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狠暴君

第7章 破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如果刨除原则性的问题,单独从理论的角度来看,那么李邦彦等人提出来要跟金兵议和的意见甚至可以说是正确的——

    太原是汴京城的屏障,一旦失去了太原,整个汴京也就成了脱光衣服的小姑娘,将面临着无险可守的情况。

    而议和,就意味着能让完颜宗望和完颜宗瀚退兵,也就意味着汴京城和太原不需要经历战火,太原依旧可以做为汴京的屏障。

    议和需要花钱?

    拜托,能花钱解决的事儿,那都不叫事儿好吗,反正大宋穷的就只剩下钱了。

    然而很可惜的是,历史上的这些沙雕们选择了议和,然而他们却忘记了还有死战不降的太原,最后完颜宗翰在大同府狩猎,完颜娄室饿死了太原百姓。

    太原百姓为了解决吃的问题,先是老人自杀,而后易子而食,没有孩子了就杀妇女,杀完了妇女再杀马匹牲畜乃至于男丁,到最后副都总管王禀带着人巷战,身中数创跳河而亡。

    周围十里的太原坚守250天,二十万妇孺老少殉国,最终城破。

    更让人想不通的是汴京。

    “募敢勇死士先锋效命小榜。是日散小榜召募诸色人京城小民多有应募者。又有诸路州军干事公人军兵无所归者亦多应募,於是戚里势贵之家亦散榜自备钱米募敢战助国。”

    然后大宝、二宝还有朝堂上的那些官老爷们选择了议和。

    真可谓是我宋之民,武德充沛,我宋之官,不可言也——

    跟皇帝想借银子却借不到,穷的就剩下骨头的大明不一样,大宋的情况是只要皇帝敢打,百姓就敢捐钱捐命,还生怕皇帝不要。

    而且从靖康年间一直到崖山之战,大宋这些懒蛋加怂逼的士大夫们除了喜欢喷皇帝,除了偶尔会跟皇帝唱唱反调之外,剩下的基本上都在强调要保住赵家的血脉。

    至于皇帝想要打仗还是想要改革?

    那都无所谓,随皇帝的心意来,只要不耽误大家唱歌跳舞逛青楼就行。

    所以说,当大宋的皇帝简直不要太舒服。

    也正是因为这些官老爷们大多时候都是这副尿性,赵桓才会放心大胆的选择掀桌子。

    “传旨,擢种师道为太子少保,枢密院枢密使,令其所部化整为零,日夜不休的轮替袭扰完颜宗望所部。”

    赵桓琢磨了半晌,忽然扭头吩咐道:“加种师中权知枢密院事,令其所部及各路勤王义军都转道太原。”

    “官家三思。”

    李纲迟疑道:“老种相公未必就能敌得过完颜宗望,若是再让义军转道太原,只怕……”

    “朕需要他打赢?”

    赵桓反问一句,又半眯着眼睛道:“朕知道我大宋的军队是个什么情况,也根本没指望种师道所部能正面力敌姓完的。”

    特么两千禁军民兵能被二十七个金兵追杀得漫山遍野逃命,指望种师道所率的军队去正面打赢完颜宗望手下的两万双花红棍,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来得更现实呢!

    “不过,日夜袭扰,不停的给姓完的找麻烦,让他们吃不好睡不好,把完颜宗望拖在汴京城下,这个总没什么问题了吧?若是连这都做不好,那朕干脆把汴京拱手相让得了。”

    曲指敲了敲城墙上的青砖,赵桓的脸上满是凝重:“完颜宗望所带粮草不多,就算有牟驼岗的粮草,只怕也供不起七万人马的消耗。

    也就是说,姓完的根本就撑不了多久,除非完颜宗望能在短时间内破城,否则他就必须赶在黄河开化之前退兵。

    不过,姓完的撑不住,只怕太原更撑不住,所以无论如何,都必须尽快解决掉完颜宗望,然后挥兵太原。让种师道所部日夜袭扰,就是为了加快完颜宗望退兵的速度。”

    见赵桓话里话外都是打算亲征太原,李纲却又忍不住有些迟疑:“官家一旦亲征太原,汴京……”

    “汴京城没事儿。”

    赵桓的嘴角挑起一抹诡异的弧度,嘲讽道:“不是说我大宋以仁孝治天下么。朕倒是想要看看,上皇他老人家到底是怎么个仁孝法。

    另外,让军器监和广备攻城作的人依宗爱卿所献之图造车,往多了造,以免浪费了上皇给朕留下一千万钱的美意。”

    ……

    靖康元年元月五日之前,整个大宋皇家宫殿里面最暖和的是大宝赵吉祥所住的艮岳宫和龙德宫,其次处理公务的文德殿,平时朝会所用的紫宸殿和开展大朝会的大庆殿,然后才是原本的二宝赵桓所住的延福宫。

    至于籍籍无名的瑶华宫,因其本身就是冷宫,再加上赵吉祥也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所以这瑶华宫跟暖和这两个字根本就挨不着边,平日里更是人迹罕至。

    赵桓的忽然出现,让瑶华宫忽然之间多了几分生气。

    “侄儿赵桓,前来探望伯母,愿伯母万福金安。”

    一到瑶华宫外,赵桓就挥手止住了一大堆的随侍宫女和太监,只带着无心向着瑶华宫内而去。

    “贫道冲真,见过官家。”

    瑶华宫主冲真身上穿得略显臃肿,似乎和“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这几个充满仙气的名字挂不上钩的,然而本身气质却更类仙人:“世间只有女道冲真,再无官家伯母,望官家慎言。”

    “伯母何故不认侄儿?侄儿小时,伯母可是最疼侄儿的。”

    影帝赵桓可怜巴巴瞧着冲真说道:“母后去的早,在侄儿心里,可是一直拿伯母当亲母看待的。”

    冲真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行了个稽首礼,躬身道:“前尘往事,过眼云烟。”

    眼看着打亲情牌不太管用,赵桓干脆躬身拜道:“伯母不认侄儿也没什么,只是大宋江山危如累卵,伯母就忍心弃大宋江山与天下万民于不顾么?”

    眼见冲真的脸色微微变了变,赵桓又趁热打铁,接着说道:“不瞒伯母,如今完颜宗瀚围困太原,完颜宗望围困汴京,若失太原,只怕京师将再无屏藩。

    值此危亡之际,上皇却仓皇出巡,临行之时还带走了禁军和国库之中的金银,侄儿如今只能依靠城中百姓纳捐才得以勉力维持。”

    冲真的脸色终于松动几分,只是过了半晌之后又摇了摇头,叹了一声道:“上皇的性子便是这般,总是知难而退,担不住责任,却又贪图享乐,当真是……哎,倒是苦了你了。”

    “侄儿不苦。”

    干巴巴的挤不出眼泪,赵影帝倒也没有为难自己,只是依旧保持着躬身的姿态说道:“上皇他老人家不仅带走了禁军和国库之中的金银,还下诏拦截各地入京的奏疏和义军,严令地方和义军不准防备、不准进军、不准作战,甚至还不准义军进京勤王。

    如果只是这样儿倒也罢了,可是侄儿打算亲征太原以退金兵,救万民,万一侄儿亲征之后,朝中有鼠辈想要迎回上皇复政,侄儿兵败身死倒没什么,只怕太原战事受阻,大宋江山也有倾覆之危。”

    深吸一口气,赵影帝又接着说道:“侄儿不求伯母看护什么皇位,也不求伯母看护麒麟儿,侄儿只求伯母,能看在我大宋江山和天下万民的份上,在侄儿亲征之后能主持大局!”

    赵桓很有把握能说动眼前这位在原本的历史上曾经两度被废又两度复位,并且两次于国势危急之下垂帘听政,最终成功延续大宋江山于不倒的奇女子——

    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任皇后,也是大宝赵吉祥的皇嫂,谥号昭慈圣献皇后的孟皇后!

    只要今天能说得动她老人家,他赵吉祥算个球!

    如果你赵吉祥想要回来复政,却发现龙椅帝边有你当初的皇嫂,如今的孟太后在垂帘听政,你赵吉祥又能怎么办?

    还能再像崇宁元年一样逼迫当时只是你皇嫂的孟皇后退居瑶华宫修道么?

    毕竟,我大宋以仁孝治天下啊!

    当然,光有一个孟太后还不够保险,朕还得给她老人家一柄龙头拐杖,同时再把李纲跟何灌两人留下辅佐,再加上如今被无心控制在手里的皇城司,那简直就是颇费!

    最关键的是,这位孟太后她老人家跟跟南宋末年靠着“只求能保住赵氏这一块肉”忽悠了一个个士大夫,又终于在没能成功保住赵昺这个赵氏最后一块肉的情况下蹈海自尽的杨太后差不多,两人都特别重视赵宋江山和赵家血脉。

    而且跟两宋三百二十年国祚之中出现的其他太后们不太一样。

    其他太后们垂帘听政或许会贪权,可是这位孟太后两度垂帘听政几乎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而且只要局势稍微有些好转,她老人家就会撤帘还政。

    比如第一次垂帘听政就是原本历史上的靖康之变发生后,被金人立为楚帝的张邦昌不得已迎孟氏入居延福宫并恢复孟氏元祐皇后的尊号,请其垂帘听政。

    待完颜构南渡登基之后,孟皇后便撤帘不再听政,完颜构也尊孟皇后为元祐太后,后因“元”字犯其祖父孟元的名讳,再改为隆祐太后。

    第二次垂帘听政是建炎三年,孟太后也南渡之后恰逢苗刘兵变,在完颜构被迫退位的情况下因乱军所逼,孟氏再度垂帘听政,并召韩世忠之妻梁红玉,勉令韩世忠速来勤王,乱事平定后又再度撤帘。

    这也是赵桓最为重视的一点。

    毕竟,只有后方稳了,自己才能放心掀了自家的桌子,才能更放心的去怼死围困汴京的完颜宗望。

    “哎……”

    轻轻叹了一声,冲真终于还是接过了赵桓递过来的重担:“你放心吧,哀家应下了。

    只是,官家想要亲征,城外的金兵却又该如何?如今可有了应对之策?”

    听到冲真终于自称哀家,赵桓心中顿时大喜,直起身子之后笑道:“侄儿早就知道,伯母一定是最疼我的。至于城外的金兵,伯母也无需担心,侄儿早就有了应对之法。”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