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奴牙郎

章节目录 第496章 猜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史思明在河北大杀四方的时候,郭子仪率领朔方军的主力,分成了两路。

    北路由郭子仪亲率,从灵州出发,一路上斩杀了叛将周万顷、打退了叛将高秀岩,收复了静边军(今山西右玉县),终于兵临云中(今山西大同)。

    南路由朔方军左武锋使仆固怀恩率领,麾下有一万三千精兵,渡过桑干河,攻克天长、井径,最后经由土门关,抵达常山郡的郡城。

    常山郡的郡守颜杲卿,被史思明部抓走之后,驻守郡城的乃是燕军大将安思义。

    由于经历了史思明的屠刀,又亲眼目睹了颜杲卿的忠节不屈,常山郡中那些存活的百姓,皆是心向大唐,听闻朔方军即将抵达,丝毫没有犹豫,就在城中掀起了叛乱。

    朔方军抵达时,常山郡城之中,已经四处都是战火。

    仆固怀恩当机立断,下达了攻城的命令。

    安思义麾下的燕军,在内外夹攻之下,仅仅只是支撑了一个时辰,就向唐军投降。

    仆固怀恩将安思义押至城中的市集,常山郡百姓奔走欢呼,齐齐来看。

    历史的车轮行到这里,又出现了一次不小的波折。

    在旧的历史中,朔方军南路的主帅是李光弼。

    李光弼在河西担任副使时,与安思义乃是旧识,而且关系还算不错。

    史书中,李光弼将俘虏安思义,并没有带至城中的市集,而是带到了军营之中,开口问了一句:“你可知道,你罪该万死?”

    这句话实际上算是一种变相的劝降。

    被俘之人只要脑子不算太笨,顺着这个话茬,就能踩着台阶平安无事的活下去。

    果然,李光弼见安思义有投降之意,便又问道:“你看我的部下,可以打败史思明吗?如果你有妙计退敌,我就饶你不死。”

    安思义连忙答道:“将军长途跋涉,士兵疲惫,恐怕难以抵挡史思明的军队。不如把军队带入城中,当作伏兵,等史思明到了城下,再迎头痛击。”

    李光弼又向安思义问:“史思明向来狡猾,恐起疑心。”

    安思义接下来给李光弼出了两个主意。

    一是由安思义亲笔写成一封书信,催促史思明加快脚程,尽快支援常山郡。

    二是史思明率军抵达城下时,安思义会亲自站在城楼上,使得史思明麻痹大意。

    正是这两个主意,帮助李光弼对史思明在前期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也让后者的精锐,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李光弼攻下常山郡城的第二日,史思明于清晨率领两万精锐(包括范阳三千铁骑),赶到了常山郡中。

    瞧见安思义站在城头挥手致意,史思明不疑有它,直接下令让大军靠近城门。

    就在这时,李光弼让早已埋伏好的一千五百名弓弩手,对准史思明的军队一顿狂射。

    史思明麾下的军队,本来长途跋涉就体力几乎耗尽,突然又遭遇到唐军的伏击,一时之间阵脚大乱,作势欲逃。

    李光弼下令打开城门,派出五千士卒,打算追击史思明的军队。

    史思明中途想要重整军势,发起反击,但都被李光弼用弓弩打乱,不得不退至附近的州县,休养生息。

    经此一役,史思明的两万精锐损失过半,剩下的士卒也是士气低落。

    而李光弼凭借着先手的优势,之后与史思明作战,六战六捷,先是把后者打退到九门,接着又打退到赵郡。

    最后,史思明被打的退无可退,直接北上逃到博陵,龟缩在城中,再也不敢出战。

    然而,在新的历史之中,朔方军南路的主帅,换成了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骁勇善战,在漠北屡屡建功。

    郭子仪将他推为南路军的主帅,也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但仆固怀恩是铁勒人,部族向来与河北不合,他本人在听闻史思明的暴行之后,对叛军更是恨之入骨。

    对于安思义,他没有半点怜悯,直接将其交给了常山郡的百姓处置。

    安思义连一句『我投降』都来不及喊,就直接被愤怒的百姓撕成了碎片。

    次日上午,史思明率领大部,赶至常山郡内,却发现唐军已经攻下了郡城。

    此时,史思明倒也不急了。

    他先是下令大军原地休整,待士卒恢复力气之后,最后下令攻城。

    常山郡城的这一战,仆固怀恩率领一万三千唐军,又在周边县镇中募集了三千义军;而史思明部有着河北的两万精锐,之后又从九门调来了五千援军。

    一万六对两万五。

    这场城池的攻防战,也成了安史之乱前期,在河北境内战况最激烈的一次战斗。

    开战的第一日,史思明就派出了麾下最精锐的士卒,组成陷阵营,在弓矢和擂盾的掩护下,开始攀爬城墙。

    由于郡城先前经历过大战,城防设施损毁严重,仆固怀恩拆遍城中砖石和器具,全部用来填补缺口,修筑工事。

    但因为时间仓促,城防修补并不完善,史思明部找准缺口,在第一次进攻中,就强行攀上了城墙。

    面对河北边军中的精锐,朔方军丝毫未曾畏惧,直接迎战了上去。

    两方都是大唐最精锐的士卒,彼此相击,犹如铁砧和大锤撞击在一起,火花四溅。

    两军士卒,从上午一直战到了黄昏。

    中间,前队战死,后队接上。

    死伤者的鲜血流遍城楼,使得地面打滑,后续增援的士卒,甚至要在足上捆绑布条,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滑倒。

    当燕军鸣金退兵之时,城头上死尸堆积如山,连落脚的地方都难以寻到。

    之后的数日,尽是如此。

    战争一直持续了半月有余,史思明见郡城久攻不下,一方面心中焦躁,另一方面也不禁佩服守将仆固怀恩的顽强和韧性。

    然而,就在这时,史思明突然接到急报。

    颜杲卿的族弟,平原郡的郡守颜真卿,趁着史思明和仆固怀恩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以三千静塞、一万募勇成军,又联合了清河郡,居然攻下了两万燕军驻守的魏郡(今河北临漳)。

    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史思明被气的七窍生烟。

    杀了一个颜杲卿,又出来一个颜真卿。

    而且魏郡被攻下,就意味着燕军会面临两个巨大的麻烦。

    第一,颜真卿可以率军向西,打开太行八陉中的滏口陉,与驻扎在上党的唐朝大将程千里汇合。

    第二,颜真卿也可率军北上,截断史思明的退路,与朔方军形成夹击之势,彻底吃下史思明的部队。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史思明也不敢托大,只能放弃常山郡,回兵九门。

    退兵的同时,史思明又给安禄山写了一封信,说是朔方北路军郭子仪,不出一月就能攻入河北;朔方南路军仆固怀恩占据常山郡,随时可以东进;而颜真卿率领平原郡和清河郡的军队,已经攻下了魏郡。现如今,我已经是三面受敌,情势危急,还请陛下速速派来救兵。

    远在洛阳的安禄山,看见史思明的求援信,倒也没含糊,直接从麾下抽调了五万精兵,北上去支援九门。

    就在河北打成一团乱麻的时候,长安城中虽然表面平静,但却是惊涛行于水下。

    兴庆宫中,李隆基正在与杨玉环对着工尺谱,门外的内侍来报,说是右相来了。

    李隆基皱眉道:“朕让他整理度支,他跑这里来做什么?”

    杨玉环温声劝道:“族兄兴许是有要事。”

    李隆基闻言,点点头,出了内苑,来到偏厅。

    杨国忠脸色惨白,看见李隆基的一刹那,连忙趴伏在地上,泣声道:“陛下救我!”

    李隆基瞧见杨国忠的模样,一头雾水,说道:“究竟发生何事了,你起来说话。”

    杨国忠踉踉跄跄的爬起来,犹豫片刻,向李隆基咬牙说道:“臣听闻,哥舒翰欲反!”

    李隆基吓得浑身一颤,连忙看向杨国忠喝道:“不得胡言!”

    杨国忠:“潼关治所之中,有人在屋外听得真真切切,哥舒翰与麾下部将正在商议,打算私自发兵,还朝夺权!”

    说完,杨国忠从怀中取出一张纸,呈向李隆基说道:“陛下请看,这是来告者的亲笔信。”

    李隆基急忙拿过信件,仅仅只是扫了两眼,脸色就变成铁青一片。

    “留卒三万于潼关之中,再驱精锐,渡浐水,诛君侧……”

    李隆基念着信中的文字,坐在上座,沉默不语。

    杨国忠急道:“陛下,哥舒翰不得不防。”

    李隆基思虑良久,说道:“潼关乃是关要之地,仅仅凭着一人之词,就定下主帅之罪,不妥。”

    杨国忠见李隆基心意已决,只能退而求其次,建议道:“陛下,以防万一,不如从南北二衙之中,派出一部精兵驻守浐水,以防哥舒翰真的铤而走险。”

    李隆基觉得这倒是个稳妥之策,便同意了下来。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杨国忠从禁卫中抽调三千精锐,又募集了一万青壮,驻守浐水,日夜训练。

    当哥舒翰听闻杨国忠训练了一万三千士卒,驻守在浐水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杨国忠这是打算在自己的背后捅刀子。

    于是,哥舒翰上表李隆基,要求获得浐水新军的军权。

    李隆基此时已经开始深深怀疑起哥舒翰的动机,但为了大局,还是同意了这一请求。

    然而,君臣之间,一旦互相起了疑心,接下来便是无法挽回的后果。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