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工业帝国系统

章节目录 第84章 清军到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林丹汗看到众人都支持骚扰清军的战术,他只好将自己的与清军决一死战的战术埋藏在肚子里,他无法违背大部分人的意志,其实,林丹汗也对自己的决战战术没有把握,一旦失败,就是整个蒙古部落的大溃败,会导致林丹汗的统治失去基础,蒙古人很可能会投靠清军,他们已经习惯了投靠强大的人了,几百年来蒙古人就是这样生存的。

    远处传来了呜呜的响亮号角声,声音急促短暂,显然是在传递某个迫切的消息,众多的蒙古人都知道这是敌人来了的消息,他们便纷纷外出,来到帐篷之外,骑上了自己的高大马匹,朝着远处观望。

    只见远处扬起了一道黄色的烟尘长龙,一支庞大的兵马疾驰而来,逐渐接近了此处,这支兵马人数众多,一眼看不到尽头。

    众人都知道这必定是清军到了,清军派出了六万人的部队,除了留守老巢的部队之外,这已经是他们能够派出的最大的部队了,可见清军对于这次征伐的重视。

    这次清军的统帅是代善,他是老资格的贝勒了,也是功臣,战斗的经验十分丰富,凭资历能够率领麾下的清军征战。

    清军来到三里之外,纷纷开始安营扎寨,此处战斗人数众多,不可轻忽大意,否则一旦失败,就是灭顶之灾,敌人不会放过失败者的。

    众多的蒙古人看着清军有条不紊地安营扎寨,防守得十分严密,有三万骑兵在附近防备蒙古人偷袭,原本存着趁清军立足未稳攻击清军的念头的蒙古人失望了,清军没有留给蒙古人偷袭的破绽。

    清军完成了安营扎寨,双方就在这里对峙了起来,相对而言,蒙古人的营帐布置得更加混乱,由于蒙古人分属于各个部落,部落之间只有林丹汗居中指挥,导致了蒙古人没有严密的指挥系统,他们更加分散而混乱。

    但是清军布置的营寨就严密得多了,清军有严密的统帅指挥体系,每一支队伍都有自己的指挥官,所以清军的指挥体系更加严密有效。

    从此就可以看出蒙古人的确是不敌清军。

    蒙古人终究是不肯放过骚扰对方的机会,他们派出三千骑兵围绕着清军的营帐发出兴奋的嚎叫声,他们不断射出手里的利箭,利箭落入清军的营帐之中,被手持盾牌的清军和营帐上的牛皮挡住了。

    清军站在营帐之中,手持巨大的步弓,不断往外抛射箭雨,箭支落在了蒙古人身上,登时将他们射落马下,蒙古人吃了一惊,急忙后撤。

    蒙古人吃了一个亏,老实了很多,他们纷纷派出骑兵去骚扰清军的后勤线,双方就在辽阔的原野之上展开了声势浩大的骑兵对决。

    由于清军有铁甲,而且使用的弓箭也更好,很快就占据了上风,打得蒙古人节节败退。

    蒙古人引以为傲的轻骑兵骚扰战术失去了效果,这是因为他们的统帅没有那么强,充当士兵的普通牧民也没有以前的蒙古人那么富裕和强悍。

    富裕和强悍联系在一起看似有些匆忙,其实是有道理的,无论是汉人的强汉盛唐,还是蒙古人的大帝国,那时候充当士兵的都是普通的百姓,他们都比王朝末代时候的百姓富裕,战斗力也更强,这与统帅有关,也与百姓的生活有关。

    只有富裕的百姓才能够尽心尽力地为国家效劳,贫穷的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谈什么为国而战呢?

    所以,李晓尽力让自己平安堡的百姓富裕起来,就是为了增强他们的战斗力。

    此刻,蒙古人处于王朝的末期,而清军则处于王朝的初期,清军的士兵更加富裕,导致他们更有能力为国而战,所以战斗力更强。

    与此类似,李晓的士兵也是富裕的百姓充当,战斗力自然是强悍的。

    清军取得骑兵战斗的上风之后,他们开始寻找机会与蒙古人决战了,只有彻底打垮蒙古人的精神,才能够迫使他们屈服,从此蒙古人就会成为清朝手里锋利的尖刀,为他们攻城略地,开疆拓土。

    而李晓则是想要阻止此事发生,看似李晓的兵力不多,无法左右几万人大战的大局,但是其实不然。

    在辽国末期,金人曾经创造了以两万人击溃辽国百万大军的辉煌战绩。

    由此可见,人数多少并非决定战争结果的唯一因素,战斗力的强弱也是重要的因素,李晓的部队战斗力十分强悍,有可能决定战争的走向。

    当然,这是在蒙古人大兵牵制了清军兵力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蒙古人的牵制,让李晓独自面对几万大军,他也要失败的。

    幸运的是,林丹汗的战斗意志十分坚强,不会轻易认输。

    这天清晨,众人起来吃过了早饭,便听到双方的营帐之中传来了密集的号角声,这是在召集众多的军队准备开战了,双方的耐心都差不多要耗尽了,趁早打一场,分出胜负,比拖延下去更加现实。

    毕竟大军在外,每日的消耗都是天文数字,长此以往,谁都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耗,所以,趁早决战就成为了选项。

    在呜呜的号角声中,双方的兵马都纷纷汇聚而来,在几里宽的战场之上,无数的骑兵纷纷列队。

    蒙古人的骑兵生性散漫,排列出来的阵势就比较宽松,每隔三米才有一个骑兵。

    而清军的清兵纪律严明,排列的阵势就略微紧密一些,每隔两米就有一个清兵。

    至于李晓的部队,则阵列更加紧密,达到了每隔一米就有一个骑兵,这是在严格的训练之下达到的成果,所有的骑兵都能够配合得恰到好处,能够排列成紧密的阵势冲击敌人,达到局部以多打少的局面。

    想要达到李晓部队这样的境界,需要脱产的士兵长年累月地训练,需要有严格的纪律。

    蒙古人的士兵都是普通的牧民,常年需要放养牛羊马匹,哪里来的时间训练?虽然他们日常的工作就是骑马和射箭,但是他们技巧高明,纪律就不够严明,训练也不够严格,导致他们的战斗力低。

    清军的士兵大部分都是脱产的,他们依靠掠夺的奴隶耕种,以此来饲养他们,导致他们的训练比较多,纪律严明,训练严格,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

    而李晓的士兵与清军的士兵有些相同的地方,都是脱产的,也长年累月训练,纪律也十分严格,但是李晓的士兵多了几分科技感,能够使用高水平的装备,这就是他们超过清军的地方了。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