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大西北1998

章节目录 101:暗渡陈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个年代,很多工人都没什么文化,有的人甚至没读过书,分不清楚责任划分。

    他们没有追究公司责任理由是,厂里很多人都没有得,他们这些得了的,肯定是身体素质不好,也怪不得别人。

    完全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赵鹏本也不想继续纠结,这种事情,在这个年代很普遍,他也没办法,根本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

    何况他又不是律师,又不是政府的劳动部门管理人员,他能怎么样呢。

    可通过继续闲聊他却有了意外收获。

    原来他们的水泥厂就开在黄桥镇和市区中间的米家沟,而老板呢,据说姓纶,是一个外地来的老板。

    纶这个姓氏不常见,又是外地来庆,那是不是可以大胆假设,这家水泥厂的幕后老板,其实就是纶家的人呢。

    应该十有八九错不了。

    想到这里,他出去给邵毅打个电话,让他好好调查调查那个水泥厂的背景。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正想着纶家还有什么钉子没拔完,没想到就突然遇到了。

    他并不想和纶家厮杀到头破血流,但若有可能,还是希望黄桥镇能干净一些。

    竞争到现在,也不是个人恩怨,纯粹就是市场和话语权的分割。

    一个小小的镇子,不需要两家旗鼓相当的声音。

    如果蛋糕被很多人一起吃,可能都吃不饱。

    既然他和纶家开始没有合作,那就只能争斗到底。

    纶鱼有些最近很不开心。

    甚至有点忙得焦头烂额。

    他是发现了,这西北人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在以前的地方,出了事情,政府一般都会保证稳定和税收为主。

    只要企业能给政府交税,那一切都好说。

    可以商量。

    但到了西北,好像很多人都是一根筋,只认死理。

    关系相当难做。

    最近好像很多事情同发生了。

    辛苦布局很久的新世界,作为他们在黄桥镇重点铺设的据点,还想以此为基础,好好发展呢。

    不料到,莫名其妙就因为消防的问题,暂时处于停业整顿的状态,看现在的样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重新开业。

    这对于一个商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打击。

    商场刚开业时,花费了打量的人力物力,做广告,以廉价的价格吸引客人,就是为了将名气打出去,让消费者形成购买习惯。

    现在一停顿,相当于就是将顾客赶到其他地方,那一旦在其地方习惯了,就很难重新回到这里消费。

    真是倒霉!

    若是因为自己没做好也就罢了,可偏偏是一系列的巧合,全部凑到一起。

    新世界这边是这样,张家那边也同样不顺畅。

    纶鱼通过比较,认为在黄桥镇,张家和宋谦两股势力比较的话,宋谦明显更有能力一些。

    但因为有能力,所以也就不好把控。

    而且宋谦这个人,虽然也逐利,却还是有点原则。

    不能像一杆枪,指哪打哪。

    张家人就好很多,他们一家没什么出息,没见过钱,所以只要给他们钱,他们就能做一切想让他们做的事情。

    纯属走狗。

    正是基于这个原理,纶鱼在利用完宋谦后,毫不犹豫地将宋谦抛弃,通过扶植张家的势力,逐渐准备瓦解到宋谦。

    前段时间进展还不错。

    反正张家的人没什么头脑,都是愣头青。

    但,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看起来一帆顺风的进展被打断。

    张老四,那个蠢货竟然因为赌钱去抢劫,然后被抓了。拔出萝卜带出泥,又牵扯一连串的事情,几乎是一锅端。

    若不是他自己小心谨慎,做事从来都很注意保密性,做的也干净,那说不定自己也会被其中。

    妈的!

    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

    知道那样,当时还不如好好和宋谦打好关系。

    实在是小地方的混混能力之低,超乎纶鱼思想上限。

    他怎么都没想到,一个在镇子里混得风生水起的人,竟然会欠人家赌资,而且会亲身去抢劫。

    这还不算,竟然别别人抓个正着。

    这是多离谱的事情。

    简直是滑稽透顶,滑天下之大稽。

    现在到好,在黄桥镇的布局,除了还有一个水泥厂暂时没出大幺蛾子,其他基本都奔溃到不能再稀碎。

    最近纶霜剑那小子明显态度差了很多,表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

    若是再持续下去,还真有点麻烦。

    纶鱼烦闷地站起身,看着窗外的霓虹闪烁,他隐隐觉得最近的事情似乎有点不对劲,好像冥冥之中有双黑暗之手正操纵着这些事情。

    他不相信什么神鬼。

    那肯定是有人在暗地捣鬼。

    谁呢?

    谁还能在这个地方对他产生影响。

    如果只是一件事,算是意外,但是所有事情汇聚在一起,证明对方就是针对他们来的,有目的性。

    黄桥镇……

    黄桥,黄桥……

    突然,一个人的面容出现在他眼前。

    他这才想起,最近好像对赵鹏的关心变少很多。

    前段时间让宋谦给赵鹏来个釜底抽薪,他以为赵鹏肯定无力翻身,就暂时没有太多关注。

    也不知道最近如何如何。

    话说回来。

    若说黄桥镇有谁对他们纶家恨之入骨,且有点能力反抗的话,那也就是赵鹏了。

    难道真是赵鹏?!

    他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假设这些事情都是赵鹏所为,那他的目的就不止是让新世界陷入困境,短时间内无法开业,更不是让张家势力被清扫一空。

    赵鹏的目的应该只有一个。

    报复纶家,让纶家彻底退出黄桥镇。

    想到这里,他脊背升起一股凉意,又想起那日在店里赵鹏的眼神。

    不是仇恨,而是一种淡漠。

    似乎在他眼里,自己这个纶家行走在外面的人物,也不算什么,不值一提。

    当时认为那是无能的愤怒,可如今看来,说不定赵鹏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生起对付自己的念头。

    如果真是这样,那只能怪纶霜剑那小子非要去惹赵鹏。

    其实他经过调查,赵鹏对小霜根本没有什么兴趣,他有自己的小女友,好像关系还挺不错。

    至于想利用小霜做事情,也不尽然。

    若这些事情真是赵鹏幕后指使,那说明赵鹏的能力根本不需要利用小霜。

    烦!

    他越想越郁闷。

    “叮铃铃~”

    放在桌上的手机响起来。

    他在铃声响了几下后才接起,不耐烦地问道:“什么事啊?”

    电话那边,传来仓促和不安的焦急声音。

    纶鱼只是听到前面几个字,就突然清醒过来,急忙追问:“怎么会这样,不是让你们做好安抚工作吗?”

    电话那边唧唧呜呜说不清楚。

    “算了,我立刻下来。你们先将那些人稳住,不要惹出更大的事情来。在事情还没发展到不可收拾之前,将一切影响就降到最低。”

    又吩咐几句,纶鱼匆匆挂断电话。

    穿上衣服,抓起车钥匙出了门。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刚想着就只有水泥厂还没事,这就突然闹出事情。

    手下这群猪,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这样啊,不错,继续保持。”

    赵鹏挂断电话,眉开眼笑。

    他给外婆剥开桔子,一瓣瓣喂给她吃。

    外婆特别喜欢吃桔子,所以赵鹏就专门拜托别人买了一大箱。

    让外婆吃个够。

    经过一周左右的调整,外婆的气色好很多,虽然暂时还不能起床,却精神什么都恢复正常。

    就是嘴里还一直念叨着老天怎么不收她走,搞得她很辛苦。

    对这种话,赵鹏基本选择无视。

    外婆从五十多岁就喜欢说这种话,但即使前世,也是活到80多岁才去世,这基本是他的口头禅,不作数的。

    赵鹏现在是每三天上来看一次外婆。

    外婆有三儿三女,外加很多孙子孙女,外孙女外孙等。

    只要不是花钱,照顾的人并不少。

    大家也不是都不愿意花钱,只是基本都没钱。

    除了大姨,其他人都是捉襟见肘,自家日子也过得紧紧巴巴,实在是不知道从哪里凑钱。

    在外婆住院时,几个舅舅还是凑了点钱要给赵鹏,却被他拒绝了。

    告诉舅舅们心到就好。

    自己的外婆,又不是其他人,给外婆看病花钱,没那么多计较。

    赵鹏发现经过外婆这件事,大家好像反而显得团结一些。

    尤其是自家人,也得到舅家人的部分接受。

    不管是真是假,都行。

    赵鹏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是母亲和舅舅家关系亲近一些,她肯定会更开心。

    就算是为了母亲和外婆,赵鹏也愿意做这些事情。

    重生之后处理好母亲和外婆家那边的关系,也是他一个重要目标。

    母亲那代人和他不一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属性。

    相比他的恩怨分明和当断则断,母亲对家的归属感需要会更深一些。

    她前世最大的痛苦并不是被人伤害,而是和娘家关系变差。

    赵鹏知道母亲的心结,所以这辈子他会尽量弥补这些。

    外婆这边病情恢复顺利,另外谋划的事情也成果斐然。

    经过详细调查,米家沟那家最近发展挺不错的水泥厂,原来真是纶家的产业。

    看起来别的不说,单单说经济发展的嗅觉,纶家人确实不错。

    不亏是做大生意的人。

    98年的时候,整个国家基础建设还没大面积开始,因此水泥这种后来大幅发展的建筑材料,这个年代使用量还不高。

    特别是庆城这里就更严重。

    截止99年,庆城的很多房子虽然已经开始用砖,但是砖与砖之间依然没有用水泥粘黏,而是直接用黄土加水和成泥巴。

    只有乡镇和城市里建房子,以及部分地方铺水泥路,需要一些水泥。

    因此,这个年代水泥厂效益不会好。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庆城因为是陇东最大的城市,作为省上特殊作为发展基地的特别发现对象,庆城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

    二十年后,已经成为陇省除过兰市以外,gdp最高的城市。

    各方面发展都挺不错。

    城市建设自然带动大基建,水泥首当其中,是重中之重的重要材料。

    赵鹏倒是没有对水泥厂有太大兴趣。

    他没有这方面的管理和经营能力。

    他主要是做制造业。

    不是所有行业都能插手进去。

    他只是不想让纶家在黄桥镇有任何布局。

    黄桥镇是他赵鹏的基地。

    如果纶家之前和他没有矛盾,那自然无所谓。

    但既然已经有了梁子,可卧榻之侧,岂能让他人酣睡。

    隔壁床那位叫王大刚的病人虽然已经离开医院,但赵鹏并没有和他失去联系。

    他想出一个一箭双雕,两全其美的计策。

    他给王大刚出钱看病,并且提供法律援助,而王大刚则召集同样被水泥厂的恶劣环境影响健康的工人,在法律援助下,要求纶家改善工作环境,并且对之前看病的费用进行补贴,对员工职业危害进行赔偿。

    这对王大刚等一系列受害工人是件大好事。

    对赵鹏自己,更是好事。

    虽然这个年头国家对职业危害还没有太多要求,但最大的原因不是工人们不需要,而是不知道还能申诉,追回自己的权益。

    这时候人都很纯朴。

    想着能找到一份赚钱的工作,就是一件好事。

    都不敢得罪老板。

    一直处于劣势地位。

    哪有心思去找老板讨回公道呢。

    只要按时能发放工资,他们就阿弥陀佛,谢天谢地,还会觉得老板是个好人呢。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任何老板会主动提升工人的工作条件。

    时代的局限性。

    不像后世以人为本的概念越来越普及,所有工人基本都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老板想套路工人越来越难。

    加上国家管控也严格,新厂建设以及后期正常运行都要做职业危害评价,职业健康体检,不做的话就是违法行为。

    赵鹏不过是将这种观念提前传播给员工而已。

    刚才接到电话,邵毅那边已经将水泥厂的事情汇报给他。

    进展很顺利,王大刚已经联合一部分工人开始在律师的配合下,和水泥厂进入谈判阶段。

    水泥厂没有经历过这种事,肯定一时半会不会同意赔偿,那这事情就会走入拉锯战。

    必然影响水泥厂生产。

    这就达到赵鹏的期望。

    他和王大刚这些工人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没有吃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