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唐医起居注

章节目录 第117章 太孙监国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臣举荐太卜署太卜令李淳风。”马周接着说:“李太卜敏而好学、博览群书,不仅擅于风水之事,对建造之事也颇有研究,由他来勘探新宫选址,必定万无一失。”

    听到李淳风的名字,李承宗的眉尾不自觉地抽动了一下。见李承宗迟迟没有表态,中书舍人许敬宗立即发挥其察言观色的天才启奏道:“太孙殿下,臣听闻太卜令近年来甚是醉心天象之事,近来更是痴迷于新制浑天仪的研制,听说这新浑仪的制造已至关键时刻,未免使其分心,这勘择宫址之事不若另交他人”。

    “哦?”李承宗来了兴致,遂问道:“太常卿何在?”

    一心划水的太常卿忽然被点到名字,浑身一抖,唯唯诺诺地走上前行礼应道:“老臣在此。”

    李承宗接着问:“太常卿可知李太卜所制为何物?”

    “这个……那个……”太常卿每日上班不过就是在皇城中饮个茶、点个卯罢了,下面的人只要不主动汇报,他便也从不过问。就像之前的《秦王破阵乐》一样,如果不是在除夕夜宴上被李渊问道了家门口,只怕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七德舞》就是《秦王破阵乐》这件事儿。

    李承宗冷笑一声,对于这些尸位素餐、倚老卖老的“老臣”他不爽已久,更何况在回京途中他还听密探长路奏报了这个太常卿因收受尹德妃之礼而官压程子芩之事。程子芩的心胸宽广不同他计较也就罢了,但他李承宗可不一样。

    “太常卿已过花甲之年了吧?”李承宗问道,没等他回答又接着说:“太常寺需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领郊社、太乐、太医、太卜等署,琐事众多,确实繁杂,也是为难太常卿了。”

    “太孙殿下,老臣惶恐……”太常卿赶紧躬身请罪,但还没由得他详细解释,李承宗便已接着说道:“即日起,准太常卿衣锦还乡,早日去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吧。”

    太常卿脸色一怔,还没来得及反应,便又听李承宗问道:“太常少卿何在?”

    “微臣在此。”太常少卿上前应声答道。

    李承宗接着问:“你可知太卜令李淳风所制为何物?”

    太常少卿不紧不慢地作答道:“浑仪乃是自古以来观测星宿位置和变移之物。臣曾听李太卜提起过这传统的六合仪与四游仪不足以观测黄道七曜所行,所以李太卜便在传统浑仪上新嵌了一重三辰仪。不过这新浑仪乃是李太卜之发明,具体还是由李太卜亲自向殿下奏报更为合适。”

    “嗯。”李承宗满意地点点头,脸上颜色终于变得和煦了些,他看着太常少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微臣杨师道。”太常少卿回答。

    “嗯。”李承宗再次点了点头,即刻宣布:“因太常卿告老还乡,即日起擢升太常少卿杨师道为新任太常卿,总领太常寺。太卜令李淳风深谙天文之事,博古通今,调往太史局,任太史丞,其所制新浑仪准置凝晖阁。至于太卜令一职,孤有一人选,特招益州相士袁天纲出任,令其与将作大匠工部尚书阎立德一起勘探新宫选址及设计营造之事。新宫建造不可只论风水,还需因循地势,不然岂非又将重蹈当年宇文恺修建大兴宫之覆辙?”

    “殿下所言极是。”众臣拜服。

    “至于这新宫的修造督建之事……”李承宗稍作思考,接着说:“孤听闻司农少卿梁孝仁素来精明干练,孤看就由你来总领监造之事好了。”

    司农少卿梁孝仁虎躯一震,赶紧上前叩谢。李承宗的脸上露出一个满意的笑,梁孝仁这个名字他自然也是从程子芩的口中听说的了。

    “太孙殿下,”马周接着启奏道,“不知这新宫可作何名?”

    李承宗微微一笑,说:“此宫既为陛下所造,意为‘福寿永存,安享太平’,就叫‘永安宫’吧。”

    “殿下英明。”众臣再次拜服。

    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各个官署的奏报有条不紊地进行,李承宗皆应对自如,处理得不偏不枉,令众臣心悦诚服。更让人难以预料的是,在整个朝会上尚书左右仆射居然几乎连句话都没有说过。众人猜想,这大约是因为左仆射萧瑀的死对头右仆射陈叔达已经病退,而新任右仆射魏徵又是个喜欢沉默寡言的老夫子的缘故吧。

    朝会结束,在内侍少监王福宣布退朝之后,李承宗微微一笑,站起身徐徐走下殿阶,直到跨出太极殿的大门之后,他才忽然加快了脚步,朝太极门走去。今日是他第一次独理朝政,也是他家的程娘子第一次来接他下朝。李承宗三步并作两步走,恨不得顷刻间便能飞行到通训门外等候着他的程子芩的面前。

    在李承宗走出太极殿后,过了许久,朝臣们才交头接耳一番,待李承宗走远后便也各自离朝退散。中书侍郎王珪、门下侍郎韦挺跟在尚书右仆射魏徵的身后依次出殿,王珪快步追上魏徵小声称赞道:“太孙殿下今日雷霆手段,杀伐果决,全赖魏公这位太孙太傅所教啊。”

    “是啊是啊,这下魏公可以放心了。”韦挺附和道。

    魏徵微微一笑,捻了捻胡须,甩下一句“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便大步流星地朝顺天门走去。

    过了不久,侍中高士廉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也并肩从太极殿内走了出来,还没走出多远,便又被身后追来的兵部尚书侯君集叫住。

    “高公留步,长孙尚书留步。”侯君集喊道。想起方才皇太孙李承宗看他的眼神,他现在仍心有余悸。

    “呦,侯尚书有事?”长孙无忌语气戏谑,心想侯君集定是见抱宇文士及大腿未果,又想来吃他们这戳回头草了。

    “有事,有事……”侯君集腆着脸笑道。

    未等他细说,高士廉先打断了他:“今日天色尚早,侯尚书可有空到府中一叙啊?”

    “哦,有空,有空……”侯君集喜出望外道,然后与高士廉、长孙无忌相视一笑,一起上了顺天门外回高府的马车。

    太极宫前朝与东宫前庭经通训门相通,当李承宗匆匆赶到太极宫通训门前时,程子芩早已笑靥盈盈地在通训门东宫内侧等候了。李承宗快步上前,牵起程子芩的手,满面春风得意的样子,只想即刻就将今日朝堂之事细细说于她听。程子芩冲着李承宗使了个眼神,示意他此地人多口杂,李承宗咽了下口水,连带着了顺便咽下了一肚子的话。

    “菀儿,你猜我此刻心里在想什么?”李承宗攥着程子芩的手边走边说。

    “不知道。”程子芩笑道,故意带着李承宗的手一步一摇着。

    “我在想当年独孤皇后接隋文帝下朝时,隋文帝心中是否也是这般感受。”李承宗说道,满脸的幸福。

    “也许吧。”程子芩看向李承宗,眼带笑意。

    隋文帝杨坚和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也是相识于年少,二人历经世事,始终相互扶持。在那个时代,杨坚能对独孤伽罗许下“誓无异生子”的承诺并且还能说到做到,的确是难能可贵且令无数娘子钦慕艳羡的情谊。如果没有后来尉迟迥孙女那件事的话,相信帝后二人一定也不会落得一个因心灰意冷而香消玉殒,另一个虽幡然醒悟却为时已晚的欺楚下场。

    想到这儿,程子芩不免又心生哀伤,李承宗似乎察觉到她眼神中的异常,便停下了脚步,轻轻拾起她的另一只手,面对面地认真地看着她的眼睛说道:“你放心,我对你会像隋文帝对独孤皇后一样‘誓无异生子’,且我还能做到此身此心都仅有你一人。”

    程子芩看着李承宗的眼睛,不觉间感觉有些恍惚。比起杨勇和杨广这些杨坚的亲生儿子们来说,李承宗倒更像是他太姨爷杨坚的嫡传后人。

    “说到做到,绝不食言。”见程子芩似有怀疑的神色,李承宗追誓道。

    “+1。”程子芩莞尔一笑回应道。说罢她转头看向身侧纷纷低头偷笑的宫婢,脸上不觉微微一热,便用眼神向李承宗指了指不远处的光天殿,说道:“太孙殿下,要不还是等回去了再说?”

    李承宗宠溺地看着程子芩害羞的样子,挑逗道:“孤都可以,听太孙妃的。”

    程子芩脸色一红,转过身快步前行,李承宗紧紧牵着她的手,摇摇晃晃地跟上。

    东宫光天殿的寝居内,程子芩帮李承宗退下朝服,换上常服。她一边帮李承宗系着盘扣,一边回应着他方才已滔滔不绝讲完的朝堂之事。

    “所以说你今日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帮我报仇了?”程子芩笑着问。

    李承宗依旧满眼宠溺地看着她:“得罪太孙不要紧,得罪太孙妃可不行。”

    程子芩噗嗤一笑,想了想,道:“倒也不是不行,在其位不谋其政,还不如早点退下来换有志之士上。”

    李承宗看着程子芩一脸认真的样子,很是欣赏,他想了想,道:“菀儿,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件事情,如果你要是个郎君的话,一定是宰相之才。”

    “哦?不是郎君就不能做宰相了吗?”程子芩随口回道,说完才反应过来现在还没到武则天时代呢,女宰相“上官婉儿”可是还没有出生。

    “嗯……”李承宗若有所思,过了片刻说道:“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北齐倒是出过个三品女侍中陆令萱,只不过……”

    “只不过是个‘亡国妖后’。”程子芩没好气地瞥了李承宗一眼,又帮他系上腰带,接着说:“‘妖’不‘妖’的得分人,和是郎君还是娘子又有什么关系?自古以来的‘亡国奸臣’可有少过?‘亡国之君’还都是郎君呢!”

    “咳~”李承宗不自在地清了清嗓子,虽然殿内没有外人,可程子芩这番话也着实不给他这个“郎君”留面子。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