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楚王朝之我给霸王当谋士

章节目录 第169章 浮邱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后来道教(五斗米教之后)的济世,大乘佛教的渡人,都是为了扩大教徒、信众,为教主个人谋私利而已。

    当然,不管哪一种学说都不能偏执,宣扬一个,打击一个是不对的。

    老庄思想、杨朱学说,任其放纵,是妥妥的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儒、墨、法,能促进社会进步,但过犹不及,不能任其无限膨胀,否则就会泯灭人性。

    两者要达到一个平衡,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等行为必须要批判。

    怎样才能平衡?当然是多家存在,相互制约,才能平衡。

    高度集权的秦王朝一家独大不行,列国并存的联盟制才是最好的制度。

    春秋战国最终被秦国逐个摧毁,并不是其制度不好,是根本没有制度。

    东六国也没有建立起成熟的联盟,所谓的‘合纵’太随意了,没有引起重视。

    为何不被重视?

    因为没人会真的相信秦国能吞并天下,覆灭六国,即便是东六国变成了六只小绵羊小白兔,秦国是饿狼猛虎,他们依旧不信。

    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摔多少跟头都死不悔改,是因为没摔死他。好了伤疤忘了疼,关东六国再次复国之后,伤疤还没好,便已经旧病复发了,不管是齐王田荣、赵王赵歇、燕王韩广,还有宋义,都眼巴巴的看着别人跟秦军打架,想着人家两败俱伤后,坐收渔利。

    当初被秦王嬴政灭掉的前车之鉴,算是一点都没起到作用。

    或许他们都在想,嬴政是秦始皇,出了一个不可能再出第二个了,二世胡亥也不具备覆灭他们的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目光短浅,做为群羊,不管老虎是不是病虎,先联合起来弄死它,剩下的才是羊和羊的内部争斗。

    最终能覆灭秦王朝,关键的关键不是楚怀王,而是项羽的勇猛和霸气,在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后,折服了诸侯将,这才得以结成了短暂的利益同盟。

    当然,楚怀王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也具备一定的诱惑力。

    这个其实是高明的权谋术,楚怀王能说出这个约定来,就足以证明他的不凡了。

    这句话的起到了驱使诸侯将的作用,对六国的君主又没任何的损失,那个许诺的‘王之’,是取代秦王的,而不是东六国的地盘儿。

    除去刘邦,项羽,所有的诸侯,和诸侯将,没有哪一个有做秦始皇第二的想法,至少暂时没有,短期内没有。

    而项羽和刘邦也有不同,项羽看上的是秦始皇的风光气派,耀武扬威的样子。他看到秦始皇大船时,人还小,根本就不了解皇帝是怎么回事。也只是产生了‘可取而代之’的想法,就如同小孩子看到别的小伙伴手里拿着糖,想要抢过来一样。

    后来他分封天下后,放弃关中,是也是满脑子想着回家乡去炫耀,认为留在关中是锦衣夜行,他要的是衣锦还乡,回去兑现而是的梦想。

    ‘大丈夫当如是也’,刘邦很明显把秦始皇当成了偶像和目标,他要做秦始皇第二,所以他才会找各种借口出兵关东,重复了一遍秦始皇走过的路。

    刘邦相比嬴政不一定聪明,可他爱学习,会总结经验,没有彻底的行郡县制,也没有完全行分封制,而是两者结合,互补互制。这才让大汉天下得以延续四百年。

    后来的历朝历代,承袭汉制两千年,说明这个制度还是很不错的。当然了,历朝历代,研究封建制和郡县制哪个更好的争论也没有断绝过。只是没有成熟的前车可以借鉴,效仿,为了稳,便只能拿郡县和分封并行的制度应付了。

    朝廷和地方的平衡很重要,朝廷强则容易出现暴政,如隋朝(杨广很冤,他的暴政根源是隋文帝杨坚给他留下的家底太殷实了)。

    地方强则军阀割据,汉末三国,唐末五代十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戏码再一次重演,事实证明,儒家真的不行。孔鲋入朝,做了秦王子婴的丞相,秦国被他弄得积弱不堪,法家的律法被废了一多半。

    这个倒是附和子婴宽厚的性格。说人名对人的影响是真有,陈婴、秦婴都是婴,宽厚仁慈,夹带可爱。这样的性格不能说不好,只是出现在君王身上有点不合适。

    施行了一百年的商鞅军功激励制被取消,子婴和孔鲋以才华和‘品性’招揽人才,其结果就是腐败。

    军事力量直线下滑,汉军从陈仓冒出,直接就干翻了秦军。

    李信、王贲、杨陵、蒙臣都干不过汉军。

    可有一点,秦人却是个个都有一身傲骨,都有浩然正气。百姓挡在城门,阻挡汉军,要进来,那就将我们都坑杀了吧!

    敢吗?

    至少现在的汉王刘邦不敢,屠城之事不可能再发生,否则会天怒人怨的。

    “有本事你就杀,杀了我秦国所有人。”

    这就是儒家,这就是浩然正气。

    敢杀吗?或许一两个可以,人多了就不敢了。

    在战斗中杀死敌人是荣耀,杀死放弃抵抗的人是残暴。

    这于刘邦欲取天下的理念不合。

    假如有项羽在,杀就是了,刘邦还可以甩锅。

    现在他没有甩锅的对象,所以不敢杀。

    陈仓的战争,所有人都在看。其他诸侯王看到后,都朝子婴竖起了大拇指。

    这一招使得太高了,只可惜不能拿来使用。

    这是一种信念,是需要培养的,更需要君主的宽厚仁慈,其他的君主做不到。但他们都看到了孔鲋,惊诧他的浩然正气竟恐怖如斯!

    凛然之威,凛然本不是积极的词儿,能凛然到发散出威势,这就是浩然正气。

    “我可学的。”田荣说。

    这位并没有杀他侄儿田市(音拂),是田市把王位禅让让给了他,田市做了丞相,田横为大将军。

    田市的父叔辈很猛,他则是很儒。田荣让他去寻浮丘伯出来,学习秦国。

    “老师恐已不在人世了。”田市拒绝道。

    “在聊城隐居,你去找来就是了。”

    田市无奈,只得去聊城将老师浮丘伯给请了来。田荣奉浮丘伯为国师(太师),为齐国培养浩然正气。

    这就有点胡闹了,齐国早就有卢生炼丹,再来一个浩然正气,岂不是要打架。

    果然,浮丘伯被卢生给打跑了,读书的干不过炼丹的。

    浮丘伯离开齐国,到了楚国,依旧没找到适合他的土壤,便又到了秦长安,受到孔鲋礼遇,拜为副教主。

    秦国的浩然正气再次提升一大截,形成的气势浩然凛然,外人至长安,基本升不起暴虐之气。

    “好厉害!为何会这样?”藐姑仙子都有点理解不了长安的这种‘势’。

    “这是大同,外来者心惊是因为他个人只是小异,为格格不入的局促和不安。”范简道。

    “大同小异,局促不安。”藐姑似乎懂了。

    在干净整洁的大街上,即便是周围没人,不讲卫生的人也不会乱扔烟头,随地吐痰。

    安静的会场,闯入一个疯子,假如有人呵斥那个疯子,疯子会更疯狂。若是所有人都不出声,而是用异样的眼神杀,便可以无声治好疯子的精神错乱。

    课堂上也一样,当你呵斥第一个扰乱纪律的学生时,整个课堂就真的乱了。最好的做法是所有人都对其无视不理,让他自己觉得像个小丑作怪,因羞愧而无地自容。

    秦国在孔鲋的影响下,每一个人都一身的正气。

    正气来源于自信,儒家的忠孝仁义都是正面的价值观,只要做到了,人就会感到自豪,自信,自然而然的便从骨子里发散出浩然正气。

    别说刘邦项羽了,就是范简此时都不敢当街胡来,你做一件坏事,别人不会呵斥你,不会阻止你,所有人都用看神经病的眼神看你,轻蔑、鄙视、恶心,这些信息传来时,没人能受得了。

    理你,才是对你最大的纵容。

    阻止,只会让你更加疯狂。

    “这种浩然正气怎么破?”藐姑仙子问。

    “多好啊!为何要破。”

    范简道:“这就是本尊想要的效果,信我道教的好处。我喜欢子婴这个人,他是孺子。”

    秦子婴,陈婴,都是婴。刘邦那里有灌婴,夏侯婴,那两位不是孺子,但人家也有着少年的心性,很招人喜欢。

    滕公夏侯婴多可爱啊,那赤子般的心性就跟招汉王喜欢。刘邦在彭城兵败逃入山林,遇到夏侯婴驾车载着刘乐刘盈逃跑,他上去后几次把俩孩子推下车,都是夏侯婴给重新捡回来的。

    换作旁人,弄不懂汉王几个意思,估计不会做出这样可爱的行为。

    道教总坛。

    浮丘伯拜见天尊,范简点头后,他这才算是真正的道教徒了。

    百家皆出于老子的道,道有三千,诸子大大小小才百家,容的下他们。

    道教和道家不一样,道教以道家之言为基础,以长生不死成仙成神为目标。

    “先生,人真的能成仙?”浮丘伯问。

    “人能成仙成神,神仙却非人。”范简道。

    浮丘伯道:“我觉得还是叫神人、仙人、圣人比较好。”

    “哦?”

    “每一个人来到人间都是有任务的,找到自己的使命,并为这个使命去努力,人就不会迷惑,也不会彷徨。”

    浮丘伯说道:“许以成仙长生可以,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想长生。好好的走完人生路才最为现实,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引导。”

    “好啊!你可以单独立派了。去吧,六国传道,我贫贱派的弟子会全力支持你的。”

    “谨!”

    浮丘伯离开了,带着他的弟子穆生、百生、申培。

    这是一个大人物,他不会屈居孔鲋之下的。

    “地因人,人因地?”藐姑有感。

    “地因人兴,人因地亡。”范简道。

    巴蜀蛮荒,刘邦、刘备去了都能发家。所以在人者,强也!刘邦因汉中、关中而盛,二世胡亥则亡,这是人的差别,跟地方有关系,但不是关键。

    关东六国,即便是经历了一次亡国,再次复国后,燕国换了韩成,他的样子跟燕喜还是一样。齐国换了田儋田荣,也没改变。赵国的赵歇、魏国的魏豹、韩国的韩成,都跟战国时的君主一样,这就是人因地。人压不住地气,便会受到地气影响,而改变自身。

    即便是在后世,依旧有不少人会迁徙,往富庶之地迁徙,甚至千方百计的想着出国。

    这样的人即便做出了成就,也不值得骄傲,因为换作别人,一样可以做到。

    地块、地域,就如同模具,想因地而发之人,首先要抛弃自我,钻入那个模具中。

    地因人,如霸王项羽,他眼里没有关中,没有彭城,有的只是对家乡的情感,他想着衣锦还乡,所以他便回去了,而不是因为彭城地利好。

    很多后人都说项羽失败是他放弃了关中,这个就太狭隘了,项羽的境界已经超越了地利。

    反观那个天字二号的李斯,他便是典型的附庸,寄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