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回到了清朝

章节目录 第十八章 (2)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正如我所预料的,太福晋进宫求情碰了一鼻子的灰,气乎乎的回府来了,一进府门就抱着我大哭,老泪纵横,仿佛我这就要被叛乱的匪徒砍上几刀了。

    没有办法,只好好言安慰,又拿出当年我爷爷从军的经历来劝说,表示没有问题的,我肯定不是短命的,这是一个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啊!可是爱孙心切的老人家,根本不糊嘟,一一反驳:

    “那怎么能一样啊!你爷爷当年是笔贴式,在中军大帐效力的,安全着那,只要大帅没事,他就没什么事情,可是你不同那,皇帝让你领4佐领,5、6百人,那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冲锋陷阵送死的吗!。再说了,你爷爷当年的时候咱们旗人还精锐的很,虽然比不上太祖太宗的时候所向无敌,可也胜多败少,你奶奶也是豪爽出身,也知道一些咱们祖先的英雄往事,咱们开国后到乾隆爷这,就是雍正爷的时候在青海的那个什么合通泊全军覆没了一回。可是到了咱们这一朝,黄鼠狼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吃喝嫖赌还行,让他们骑马弯弓,个个都成孙子了,小小的大小金川,不过万把藏人,前后打了二十多年,反了打、打了反,为什么啊,不就是那些藏人看我们的兵懦弱,不能打吗?先后杀了三个统兵的大帅,全军覆没好几回。要不是阿桂中堂厉害,还不知道死多少人那!就是这样,打那儿起,出兵打仗,都少用京城的旗人,他们不行啊!奶奶我是知道的,就咱们家的那些家奴,能骑马,会射箭的就很少!你带着这一帮子吃孙去,那还不把小命送了!”

    听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唠叨,我是既温馨又无奈,感动的是奶奶的一腔慈爱,无奈的是怎么才能让老人家不担心,高高兴兴的放我去建功立业。沉思一番,安慰道:“奶奶,你不要担心,你孙子是什么人那?我有那么傻吗?明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还巴巴的去跳?我只所以在乾隆面前讨这一个差使,就是因为我有把握啊!肯定能够打胜仗,绝不会失败的!”

    奶奶止住了哭声,十分的不理解他孙子那来这么大的信心。

    我笑道:“奶奶,您想想,从小到大,没有好处的事情我什么时候干过?放心,我早就知道八旗子弟腐烂,已经不能打仗了,我压根就没打着用他们!我是蒙皇帝玩的!要是不这么说,哪能让我自己独领一军?小小年纪,寸功未立,又没有带兵的经验怎么能上阵?您就不要担心了,孙子给您透露一下,我准备根本让咱们的家奴挂个名号,而是从咱们的庄园里招收健壮的农家子弟为兵!他们刻苦耐劳,身体也好,只要我加以训练,传授武艺、阵法,激发他们的勇气,再加上犀利的火器,必定会成为一只纵横无敌的劲旅。到时候,我杀别人还来不及呢,那轮到人来惹你的孙子啊!”

    看奶奶有一点相信,继续加码,“再说了,孙子我可和先祖不一样,爷爷是文人,早就不骑马弯弓了,我可是一流的高手啊,我的师傅是谁啊!赫赫有名的费老神仙,江湖上的超一流高手啊!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些的人,只要我师傅在我身边,根本没有人可以伤的了我,我师傅一个五雷正法,他们就都玩完了!”说着不禁情不自禁的遥想,威力巨大的榴弹炮蓄势代发,费老神仙羽衣飘飘,白袜麻鞋,手持桃木剑、脚踏七星步,宛如神仙中人,一声令下,巨炮齐发,顿时天崩地裂,万军辟易,小王爷我轻松的取胜。不由的呵呵傻笑,弄得我奶奶直发楞,不明白我在高兴什么。

    还想继续说服奶奶,这时候,父亲干咳一声,缓缓的走了进来,先按照礼节,必恭必敬的向奶奶请安,问候,又严厉的横了我一眼,对我手舞足蹈提出严厉的批评。其实这时候的家教就是这样的,家庭亲情讲究严父慈母,老夫子们提倡,父子之间要严格的执行礼法,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之间,要和大臣面见皇帝一样,严肃认真,最好讨论学问、圣人之言,至于父子亲情、家常里短之类的话题是坚决不能谈的!对儿子而言更是要讲究孝道,所谓“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老子要儿子去上吊,儿子是不能说半个不字的!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毕竟父子天性,虎毒还不食子呢。

    我对这套礼法向来不大感冒,历史证明,老头子虽然经验丰富,但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他们对,反而很多的科学发明,真理的发现是年轻人干得,同时推翻了老人们的权威和尊严。起码我自认比我那端方、严谨的父亲懂的多多了,能力上强的也不是一点半点,孔夫子还说呢,“达者为师”,我的学问起码可以作父亲的师傅的师傅、也就是师祖了,凭什么事事都要听他的。

    所以、扮了一个鬼脸,伸伸舌头,算是对父亲责备的回应。

    奶奶早就等不及了,一叠声的问:“怎么样,嘉亲王怎么说?是不是还有转圜的余地?还是有什么办法让龄儿不必从军?”

    父亲缓缓的摇头,解释:“母亲莫急,这一次恐怕,长龄是要从军了,嘉王爷和我言道,这次的起因其实和他还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和砷现在权倾朝野,但是嘉王爷素来和他不睦,甚少买他的帐。现在乾隆爷年纪大了,和砷也是惶恐,惟恐陛下一去,他的富贵不保。所以千方百计的试探嘉王爷的心意。这次龄儿胡闹,竟然傻乎乎的直接给和砷送银子,你也不想想和砷是什么人,他家的银子多得都堆到大街上,他现在想的是怎么保住富贵,会在乎你的那一点银子?”

    听了父亲的训示,我虽然不服气,也是凛然,一直以来把事情都想的太简单了,以为清朝腐败,凭借银弹攻势,那还不是无往而不利!其实是低估了和砷,他可不是简单的人物,二十年的宰相,门生、党羽遍布朝廷,再说他现在确实富有,我父亲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现在他关心的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不是搂银子了。

    父亲见我幡然醒悟,低头受教的样子,语气也不是那么的严厉了,继续分析道:“和砷之所以将龄儿贿赂他的事情上达天听。是存了和嘉王爷交好的念头,他认为凭借我们两家的深厚关系,龄儿要是出事,王爷念在情谊的份上,一定会鼎力相助的。到时候,他或者是推波助澜,打击王爷的声名、威信.或者是退让一步、卖个人情给王爷,与王爷结好。都是稳赚不赔。万一王爷要是顾及清议,没有施加援手,又可以散播谣言,诋毁嘉王爷的人品。思虑周密,确实十分的阴险。”

    听了父亲的这一番话,我想到的却不是和砷的阴险,而是大吃一惊,刚才的一番论述,听语气,是父亲转述别人的分析。这个人,仅仅凭借所得到的信息,想来,和砷算计嘉庆和我的阴谋也是极端机密,很少人知道的。就能准确的判断和砷的通盘计策,思维缜密,可以说的上算无遗策,这么聪明厉害的人物,绝对不是嘉庆,他虽然还算是聪明、明理,但绝对没有这么厉害。也不是我启蒙的老师刘禹之。老师谦谦君子,根本没有这样的心计。仔细思索,以我对嘉王府的熟悉,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这个人的城府真是可怕,明明腹有良谋,偏又能忍,甘愿作一寂寂无名的幕后之人,太可怕了,希望他和绵宁的关系不太好,要不然,我就有苦头吃了。

    由于出神漏了父亲前面的一段话,再听时,父亲也基本讲完了,“........,就这样,嘉王爷说,看在咱们阖府情义的份上,拼着被陛下责罚,早就为长龄开脱了一番,而没有让和砷得逞。又大大的赞扬了一番龄儿的才能、聪慧,要不然陛下也不会召见龄儿。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咱们家出了一个满口大话的忤逆子,竟然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胡说什么能够编练精锐的军队。要不是乾隆爷圣明,嘉王爷为他开脱,早就被责罚了,而不是仅仅发往军前效力,还可以带领4佐领的家奴。”

    虽然父亲说的严重,可是奶奶的亲情还是战胜了理智,见嘉庆不能救我,颤声道:“既然一切都是因和砷而起,实在不行,咱们就去求.......?”越说声音越低,显然她老人家也认为这不大现实。

    父亲见奶奶这样难过,连忙安慰:“母亲,也不要为他担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次长龄从军,未必就会有什么不测,说不定还会立下功勋呢。现在兵部就是嘉王爷作主,他可是答应最大限度的给予帮助,要给龄儿配备最犀利的火枪,都是大内精心制造的!只要龄儿不是太无能,无论是对上谁,凭借犀利的火枪,都不至于输的太难看。”因为以前的顽劣表现,父亲对我的信心不足,最高的期望也不过是不输的太难看,能保住小命回来。

    我一听嘉庆帮了这么大的忙,顿时高兴了不少,冲淡了刚才对那位厉害谋士的担心。要知道清朝的火器管理可是十分严格的。康熙初年在北京设立了三个造炮处制造火炮。其一是设立于紫禁城内养心殿的造办处,产品称“御制”,专供京城守备和满人八旗之用;其二是设立于景山的造炮处,产品称“厂制”,质量稍次;其三是设立于铁匠营的造炮处,产品专供汉军之用。养心殿造办处是当时朝廷的主要造炮场所,比较重要的火炮,都要由皇帝亲自指派官员督造。后两厂均由工部管辖,每年的造炮数量视需要而定,制成的火炮都要由皇帝钦命官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配发部队使用。各地方只能制造火yao、鸟枪和轻型火炮。造前还需由各省督抚按需要报请兵部、工部,经批准后才能进行。各省多余和退役的废旧火炮,都要按规定解送京师,或修整改装后再用,或熔铸新炮。

    而火枪在清朝又叫鸟枪,别误会和各位大大的那一位小兄弟没有任何的关系,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威力颇佳,能够击中飞翔的鸟儿。当然,鸟儿不能飞的太高,要是都和大雁、天鹅似的一飞就7,8千米,连最高的雪山都能飞越,那鸟枪是绝对打不到的。

    鸟枪这东西,到了乾隆时期其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一些地方设立了“民壮”(大约是民兵一类)以协助军队,民壮们的武器不似军队一样要求规范一致,于是有人已打上了鸟枪的主意。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乾隆皇帝下令全国停止民壮演习火枪(鸟枪)。起因就是山东刚刚有人造反,幸亏他们没有鸟枪在手,故而很快就被剿灭。

    但鸟枪的威力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一个叫高晋的总督上奏请对武举考试进行改革――将舞刀改用鸟枪,以中靶多寡定成绩。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但乾隆皇帝“深思熟虑”后却否定了这个建议,不许武科改用鸟枪。他传谕说鸟枪是制胜要器,民间不宜演习多藏。他举例便是上面山东的那个例子,继而说如武科改用鸟枪,武生必将时常学习打靶,民间私买火yao、铅丸的事儿就难禁止了,天下也就难管了。于是“高晋所奏,断不可行。”

    细想起来,乾隆说的的确有理,国家的“稳定”也的确应该限制鸟枪。但他的这种“深思熟虑”显然是针对了国内,而对来自国外的威胁则没做什么考虑。这恐怕就是几十年后中国与英法军队对阵时,我们从历史电影里痛苦地看到:在对方的枪击下,徒有忠勇爱国之心的清军将士如镰刀下的稻草般倒下,而清军能够摆出的还击样子,除了那类似于二百年前明朝的土炮(炸出的火yao射程极其有限)外,大量的就是沿用了数千年的弓箭和刀剑戈矛了。我想,这一点,也许乾隆未曾料到。进而再想,如果乾隆地下有知,也未必后悔,因为此后满清的王祚毕竟还延续了60多年。(以上的资料由大大提供,万分感谢,大大还在吗?喘口气啊,在书库的评论里告诉我。我赠送150枚金币。)

    最后,我奶奶伤心的眼泪也不能抗拒圣旨的威严,皇帝可是金口玉言那,乾隆说了让我发往军前效力,我就得乖乖的去了。

    和父亲告别了奶奶,一起出来,我连忙故作严肃,表示我错了,以后一定改正。大概也不看好我在军中的前途,父亲并没有过多的责备,而是难得一见的仔细嘱咐我不少的注意事项,什么那位那位将军是我们以前的家奴了,可以照顾我,那位那位是我们这一派的政敌了,要加倍的小心。谁谁素来有知兵的名声了,可以讨教一番。

    一一答应,把这父亲说得一切都记在心里,最后看父亲的脸色和缓了许多,装作不经意得样子,问道:“父亲,嘉王爷分析和砷的阴谋可是分析得很准那!一定是下了不少功夫吧!”

    父亲漫不经心的答道:“那里是嘉王爷分析的,听说是他新进的一个幕府说得,叫什么来着,高高瘦瘦的,阴沉的很。”

    再询问那谋士的情况,父亲就不大高兴了,表示自己也不大清楚,等有空的时候,再详细的向嘉庆询问吧。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