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仰望星空请选择幸福

章节目录 第三十二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有了王天风帮忙找份活干的承诺,路远暂时安心地在财经大学的教工宿舍住了下来。

    一个十七岁正青春的年轻人是不可能做到对大学生活无动于衷的。八零年代正是理想主义泛滥的时期,虽然社会层面充斥着时代变革与旧的体系激烈碰撞的喧嚣。但在大学校园里却还是难得的一片净土。

    改革刚刚开始,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脑体倒挂的年代还远没有到来。尊重知识,知识改变命运正深入人心。天之骄子就是对现在的大学生最好的诠释。

    走在财经大学的校园里,几乎每个角落都是捧着书本苦读的学生,只争朝夕几乎对每一个大学生都是适用的。偶尔还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学校的小公园、湖边激烈的辩论。看着他们意气风发的神情,一直都没怎么重视学习的路远,心里不由得艳羡不已。暗自悔恨自己蹉跎而过的少年时光,如果,可惜没有如果。

    他会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随便靠在距离某个辩论小组很近又不至于引起注意的地方,听他们不时在口中蹦出的新名词。他也开始似懂非懂地去理解“改革开放”是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是怎么回事?

    尽管大多数时候是听不明白的,可他还是这种澎湃的热情中隐约地感觉到未来世界的变化,将和他以前的认知完全不同。或许那将是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而他自己也有可能在未来充当一个小角色。

    没有辩论的时候,他就在王天风的宿舍里看书。做为经济财经类的专家学者,王教授的宿舍里是不缺专业书籍的。王天风偶尔回宿舍看他,见他读书读的有滋有味,也很欣慰,能多读点书也是好的,虽然他不确定路远能不能读懂,索性也不管他。给他留够了食堂的饭票让他自由发挥。

    令王天风头疼的是路远的工作实在不好找,他把自己仅有的那点人脉都发动了起来,结果并不乐观。

    知青集中返城,八零年代又是国家人口大爆发集中的时期。像路远这个年龄段的年轻人正好到了需要安排就业的年龄。每一个工作岗位的后面都会排着几个甚至十几个待业青年,不夸张的说,一个街道清洁工后面都有几个人在抢。而且路远还是农村户口,在城市里找活干更是难上加难。

    很快路远在教工宿舍住了快一周的时间,刚开始还可以每天很悠闲地在校园里走走,体验一把大学生活的乐趣。可他终究是负重而来,找个工作安顿下来才能计划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过。才可以给爹娘写封信让他们安心。他能想象的到此时远在棒子沟的父亲母亲是怎样忧虑的面孔。他惹下那么大的事,拍拍屁股就走了,爹娘和家人会不会受到村里人的报复他也不知道。况且住在这,每天花王老师的饭票,王老师也是一大家子人,经济上未必有多宽裕。而且教工宿舍别的住宿老师们进进出出看到他时疑问的表情,他想这也许会给王老师带来麻烦。

    当王天风一副很为难,欲言又止的表情坐在路远对面时。路远明白找工作应该是遇到了阻力。原本他觉得王老师一个省城大教授,认识那么多人,找个活干应该不难。他也不挑活,脏点累点他都能干。看来是他低估了现在找份工作的难度。

    王天风确实是使出了全身的解数,并且把退休在家的老伴都发动了起来。哪怕找个工地的建筑小工的活也行啊!他确实也低估了现在找份工作的难度,建筑工地都是正经的国营建筑公司,自己的工人子弟还安排不过来呢,哪有就业机会留给外人啊!

    当然也不是一点收获都没有。实在没有办法的他给远在滨**姐家的儿子,自己的亲外甥彭守一打了一个电话。彭守一是滨江港务局下属船运公司的业务科长。王天风父母早亡,只留下姐弟两个。是姐姐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的,又供他上了大学。姐弟两人的感情是很好的。所以王天风给外甥打这个电话并不隔心。外甥对舅舅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既然舅舅找上了他,责无旁贷他得去想办法。所以彭守一告诉舅舅,工作不好找,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如果需要工作的人能吃得下苦,他到可以和码头负责装卸的主事人打个招呼。安排一个人问题还不大。

    可是他和舅舅有言在先,码头装卸是个辛苦活,工作没有固定时间,要随叫随到。怕吃苦没力气的人是干不了的。当然也不是全无好处,至少工资高,干得好一个月七八十块钱是寻常事儿。

    可孩子大老远地来省城投奔他,他在把孩子送到滨江干那么一份辛苦的活计,王天风觉得对德福没法交待。九年棒子沟的劳动,自己欠下德福老汉的可是一份大人情。

    尽管为难,他还是把找工作的过程和路远讲了一遍,也谈到了滨江的事儿。还安慰路远别着急在踏实等一段时间,实在不行他去找学校后勤处的学生,问问学校需不需要勤杂工。

    码头装卸工,一个月可以赚到七八十块钱。听到这个消息路远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他出来做什么来了?不就是想找一份挣钱多的活吗?吃苦受累他都不怕,自己年轻,除了一把子力气他还有啥!路远觉得这份工作几乎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样。

    他没有任何犹豫地和王天风说:“王老师,我去滨江,你看我这膀大腰圆的,有的是力气。在生产队我可是挣十二个工分的,那活算不上辛苦,我能干的了。我家里的情况您也知道,我爹不能下地挣工分,只能靠我娘和姐姐两个人。我又惹下这么大一个烂摊子,有啥资格挑肥拣瘦的。您放心吧,这活我能干的了,不会给您丢人的!”

    看路远态度坚决,省城的工作又实在难找。王天风最后还是同意路远去千里之外辽省的海滨城市——滨江。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