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仰望星空请选择幸福

章节目录 第三十九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遇见路远的志武心里很激动,他的青春几乎都留在了棒子沟的知青点。那里的生活虽然艰苦,可是一帮年轻人因为理想和热情走到的一起,日子过得是痛而快乐的。回城的两年除了工作和家庭的两点一线,接触更多的是生活的无奈和烦恼,快乐仿佛都成为了过去式,整天忧虑的都是柴米油盐和身边的种种琐事。表面上看生活确实比知青点时好了,可那种简单的快乐却几乎消失不见。

    见到路远的激动心情,与其说是熟人之间的重逢,更多的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光的缅怀?反而路远的心思更单纯些,远在异乡遇见一个熟识的人,那份安全感和对内心深处孤独的安慰,是任何一个陌生人所无法给予的。

    路远把他知道的知青点其它知青的情况都讲给了林志武,其实他也并不知道多少。如果不是因为对顾小佳过度地关心,知青点和他的关系也仅限于偶尔的商品交易。他和志武讲最漂亮的那个庆海女知青已经回庆海了,他离开家的时候知青点还有四个男知青。至于现在什么状况他也不知道了。

    一瓶酒喝完,志武还要再来一瓶,路远看到他说话已经有些吐字不清,知道他喝的差不多了。反倒是他自己,在饲养处经常和德福老汉蹭酒喝,斤八两的到不在话下。只不过是出来讨生活,偶尔的要保持矜持,喝酒的场合能不喝就不喝。

    今天遇到志武,几个月来一直有些郁闷的心也得到了很好的释放,所以当志武给他倒酒他也没有客气。

    路远叫住要去拿酒的服务员说道:“大姐不要在拿酒了,我们不能再喝,今天喝的不少了!”

    有对志武说:“志武哥,能在滨江遇见你,是我这段时间最开心的事儿。今天咱们不喝了,一会我还得蹬三轮回码头,十几里路呢,这天眼看着就下雪了。我要是喝多了别连人带车翻半路上!”

    志武摆摆手,吐了很大的一个烟圈说:“你知道吗?路远,几年前我就看出来你和棒子沟其它的那些孩子不一样,你的眼睛里有野心,还有一种怎么说呢?反正就是觉得那个山沟沟困不住你的感觉。你说你胆子多大,两千多里啊,你就敢从沂春跑到滨江,你可真行!”

    路远苦笑了一下说道:“志武哥,还不都是被逼的吗?得感谢王老师,原来饲养处喂牲口的省城来的王老师你还记得吗?”

    志武说:“当然记得啊!不就是有时候神神叨叨的放牛的老王吗?”

    路远说:“人家现在可不得了,龙江财经大学的教授。亏得王教授收留了我,又介绍了滨江这边的工作。不然我也不会遇见你,这个时间没准还在冀省老家上山套鸟呢!”

    志武说:“所以啊,人和人之间就是缘分。谁能想到咱们两个人能在这儿遇见呢?”

    志武拍拍胸脯又说道:“不管怎么说,你到滨江遇不见我也就罢了,遇见了你就多个去处,不能把我当外人,有事不和我说你就不够意思,不是好兄弟!”

    听了志武讲这番话,虽然有些是酒精起了作用,难免有些夸张。可看着志武真诚的眼神,路远还是很感动。人在低处时对于一份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关心也是很敏感的。何况路远认为林志武和他实在算不上有什么多深的交情,能有这一番话已实属不易。换位思考一下,自己处在林志武的位置上,他相信自己还不如志武做的好。

    不管怎么说,小年头天的这顿酒两个人喝的都很开心。这顿饭自然是林志武请客,路远没有和他客气,想着以后自己进城来两个人还有很多次见面的机会,下次请过来就是了。

    他并没有和志武说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而且请吃饭和赚钱多少也没关系。他大概也知道些现在工人的大概收入,作为一个城里人,国家正式职工,那是属于林志武以及更多的和他一样的人的一种优越感。路远觉得自己应该尊重这份优越感。

    路远把林志武送回了废品收购站,自己的三轮车和买的几本书还在那。在和志武手拉手一番难舍难分之后,顶着鹅毛般的雪花片子路远回到了二十里铺师傅的家里。

    马家的房客除了装卸队家在外地的兄弟们之外,还有一部分房子租给了在码头讨生活的其它外地人。年节将至大多数人都回老家举家团圆了,大概要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大部分人又像候鸟迁徙一样在赶回来。当然其中也会有些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回来,那另外一些新来的找活干的外地人也会住进来。

    马家的院子不算大,除了正房的几间是师傅师娘一家人在住。厢房和大门口的围房除了一个杂物间几乎都租给了外乡人,这笔收入也是师傅一家很重要的一笔经济来源。

    路远他们租住的房间都不算大,有的租客为了省下一点房租会两三个人合租一间,分担一下租金上的压力。路远是后来的,当时也只剩下杂物间旁边的一间最小的屋子空着。他之所以没有和人合租,一个人很奢侈地住了一间房的原因是想有个自己的独立空间,可以在闲暇的时间读一点书。

    在财经大学短短的一周,让他明白只靠蛮力就只能做最低等的工作。看着大学生们都那样的努力,在有和王老师的几次深谈,他隐隐约约地明白,整个社会都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向前发展。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不学习,不跟紧社会变革的步伐就会被淘汰。虽然他不知道将来的自己能够干些什么,可他也不想被发展的大潮抛在身后。

    他并不鄙视装卸工的活计,晓敏姐姐的生父是林场的装卸工,爹路秋山也是装卸工。不管怎么说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肩膀负责了一个家庭的生存,扛着一家人向前走。他敬重他们,但是他不认为他们给了自己的家庭幸福。娘的改嫁和爹失去的那条腿并非都是偶然的因素在起作用。尽管他并不能够在逻辑上给自己的想法以佐证,但这并不妨碍他去思考。

    他相信,装卸工做为一种谋生的手段,会长久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很多个角落。可是如果他想靠着一份工作来改变家人目前的生活状态,或者说给自己的亲人一份更好的生活。那装卸工的工作收入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学习、努力和等待就是他给自己确定的目标。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