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仰望星空请选择幸福

章节目录 第七十六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路远和强子的生活渐渐走上了正轨。在强子来到滨江一个月后,路远终于凑够了一辆新三轮车的钱。车票当然是志武帮忙搞的。

    有了这辆车,两个人可以分头行动。路远和强子说好,码头拉人和拉散货的收入各归各的。旧报纸和废纸壳以及彭守一帮忙联系的港务局公家业务的收入,算是共同的收入,月底算账分钱,一人一半。

    强子自然觉得这样不合适,他本就是投靠着路远来的,车是路远买的,路子也是他辛辛苦苦趟出来的。自己到这什么贡献都没有,就要分走一半的钱,他觉得太不合适,坚决不干。只要路远看着给他些工钱就行,能到滨江两个好兄弟在一起他已经很开心了。

    路远的答案很简单,既然是好兄弟,就不要纠结该拿多少钱。说好了对半分,这事儿就定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五月底,强子到滨江快三个月了。他和路远两个人的业务一直很稳定,彭守一对路远一直很照顾,听说他老家又来了一个兄弟,好像和舅舅还有那么一点关系。出于善意和对路远韧劲的欣赏,就又帮他联系了一个码头的废纸壳。这样路远和强子几乎每天都有几百斤的废纸壳收回来,这让他们每个月都有两百多块钱的固定收入。算上平常拉人,拉散货,拉海鲜的收入,路远算了算,虽说强子拿走了差不多一半的钱,自己的收入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略有增长。

    收入的增加让路远欣喜的同时,他也敏锐地意识周围环境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街面上摆摊的多了,商品也越来越丰富。还有就是城市里的人也越来越多,更多的农村人在农闲时节来到城里找活。别的不说,每天到志武他们废品收购站卖废品的小贩比前两年就多了不少。更别说城里多了一个又一个的工地,建筑工人大多数都是农村来的。

    他能够和强子从棒子沟走出来,就意味着有无数和他们境遇差不多的年轻人,会从他们的乡村走出来。晓梅姐能回到庆海,要靠自己的能力去闯生活,自然也会有无数她那样背景的年轻人,要把目光从原有的受局限的地方看向更远,拥有更大的格局,更广阔的视野。几乎每天都有港务局的旧报纸回收,这让路远养成了读报的好习惯。在报纸的政策文章里,他看到了政府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提法。

    路远为此特意给王教授写了一封信,具体地向他请教多种经济形式是什么意思?王教授做为经济学的专家,已经从现在政府的政策中读出了很不一样的味道。只不过有些事情还没有明确的提法,摸着石头过河,政策导向应该是让老百姓先做起来。

    而且王教授通过南方的同学了解到,在粤省个体经济已经蓬勃发展趋势起来。港商在深城和羊城做了很多三来一补和来料加工的业务,还出台了各种政策吸引港商来内陆投资,经济搞的如火如荼。

    他给路远的回信里这样说道:“国家有可能适当放开更多的经济发展模式,鼓励个人创业,鼓励多种经济形式并存。”他告诉路远自己很欣慰,他能够在滨江站住脚,听守一说他在滨江做的还不错。并且鼓励他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年轻人要敢于去闯,去尝试做一些以前没做就过的事,胆子可以更大一点。最后王教授又说道:国家有可能放开个体工商户的营业执照,鼓励个体户发展。让他有机会不妨去尝试一下。

    王教授的信他读了好几遍,强子看他认真地样子,也把信拿过来读了一遍,觉得这也没什么啊!现在干的不是挺好吗?反正他是挺知足的。

    一个月可以收入两百多元钱,这是他几个月之前还在赚每天一块钱的时候无论如何不敢去想的。就那一块钱还是胡大叔看在外公的面子上给的。

    要不是路远告诉他,写信回家不要告诉家里在外面每个月赚多少钱。也不用把钱都寄回家里,自己攒一些,万一有个什么大事也不至于拿不出钱来。其实路远想说的是强子家里弟弟妹妹都大了,花钱的地方会越来越多,他应该留一些属于自己的私房钱。

    强子和他不一样,他爹秋山残了一条腿,弟弟妹妹又小,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是他责无旁贷的义务。他之所以留一部分钱不寄回家里,一方面是想留下点钱以图后用。对眼前的工作他是既满意又不满意,从收入的角度讲应该是知足的,可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格局还是小了。所以他要留下一部分钱做本钱,一旦有合适的机会他想在试试别的行业。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他是不想让自己家里成为众矢之的。一个村子的人都很平静的保持着差不多的收入过日子,就你路远能,跑到那么远的地方挣那么多钱回来。这会引起红眼病的,自己这一家人本就是外来户,被闲言碎语盯上可不是什么好事。

    如果不是家里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点,他甚至还想把每个月寄回家一半的钱在砍掉一些。这样也好让村里人知道,外边不是那么好混的,挣钱可没那么容易。

    强子当然听他的,他知道路远比他心思重,不管是干活还是思考问题都比他想的更长远。

    两个人统一口径,和家里人说的都是在码头扛大包,很累挣的钱也还好,每个月七八十块钱,寄回家五十六十的,剩下留自己零花。

    路远则要多寄一些钱回家,他在信里特意嘱咐爹娘不要到外边和村里的叔叔大爷们说,自己一个月寄回多少钱,要低调一些。

    秋山和翠莲都不是张扬的性子,懂得儿子说的很有道理。现在路家的日子在棒子沟绝对算的上好过的那一部分。女儿嫁给了大队领导的儿子,女婿在公社大修厂上班挣工资。女儿开着村里唯一的小卖店,家里的油盐酱醋,弟弟妹妹用的纸笔文具都有了着落。儿子又每个月都寄钱回家,村里的老少爷们都说秋山夫妻俩可是得了这个过继的儿子的福了。人长得精神不说还能挣钱,村里已经有媒婆上门提亲了,翠莲嘴上不说心里可是很满足,越发地想念已经离家快两年的儿子了。

    翠莲让小敏给路远写信,让他别光想着在外面挣钱,要把自己照顾好,今年不管多忙一定要回家来一趟,家里人都很想他。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