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封神之桑榆非晚

章节目录 第一百零九章 怒指乾坤错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到底是为什么,想了好久,李西山也没想明白。李西山反而去担心杨见山,“没事吧?”

    见杨见山摇了摇头,李西山就不放在心上了。

    此地,是数百年前一个大国中,比较大也是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一个城池——凫阳城的中心位置。

    嗣延国灭国之后,凫阳城主梁凤羽依然宁死不屈,和绮鹿王国血战到底,可谓战至不剩一兵一卒。

    其实别说是兵卒,就连城中男人,到最后,也没剩下几个。

    一是因为凫阳城之战,城中轻壮,几乎人人披甲上阵,没有铠甲兵器的,赤膊上阵,挥舞着棍棒镰刀,也在城外之战非常常见。

    二是城破之后,除了投降的妇女儿童、老弱病残,其余男子都被砍下首级、于郊野曝尸三日。

    凫阳城之战,一直打了半年有余,绮鹿王国先后增兵五次。

    城破之后,城中百姓才知道,嗣延国真的已经在凫阳城之战开打数月前就灭国了。

    嗣延国皇帝的亲笔诏书就在梁凤羽府邸书案上放着,梁凤羽在书案信笺上写了五个字——臣罪该万死。不过,这五个字的回信,到最后也没有寄出。

    凫阳城之战能打这么长时间,并非城池固若金汤,主要是围困之法并未奏效。实在是凫阳城城内水田遍地,军粮充足,即便是城破之时,老百姓已经靠野草果腹,军粮依然有很多剩余,剩余极多。

    当然,这里边并非简单的凫阳城官兵不顾百姓死活。真实原因,恰恰相反。

    城中百姓,城破之后,再遭大难,却无多少怨言。

    城主梁凤羽血染战袍,最后在城头刎颈自尽,以谢城中百姓。梁凤羽家人,无论老幼,皆在城墙上曝尸三日。

    攻城之战,绮鹿王国官兵比守城军士多死了一倍不止。

    若只是看梁凤羽麾下官兵比例,更是让人心惊胆寒,梁凤羽麾下守城官兵一人可换绮鹿王朝虎狼之师近十人性命。也就是说,死了那么多守城军士,大多都是匆匆投军的普通百姓。

    这在绮鹿王国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的南进之战中,唯此一例。并无天险可供守城的凫阳城,让参与攻城的绮鹿王国士兵付出了惨痛代价。

    而向谷镇,就在凫阳城城中心的位置。

    “你说那吴长庆,若不是吓破了胆,变成软脚虾,要是能和梁凤羽一般,是不是安丰县结局,会好上一些。”

    杨见山根本没搭理李西山,先不说李西山有没有胡说八道,就是攻守之势,完全没有可比性的。

    一个是如日中天,势如破竹,不可阻挡。一个是被用作试探的先锋,说难听点就是炮灰,根本没想着全身而退。只不过结局都是惨不忍睹。

    尤其是安丰县,名副其实不留一点活路,不管是入侵一方毫无人性的屠戮,还是最后入侵者被围剿,没有一人全身而退。过程和结局都没有任何可以缓冲的余地。

    到后来,吴长庆是被吓破了胆变成软脚虾,甚至很快就被残忍地拧掉了脑袋,都没来得及组织起像样的反击,但是敌人来犯时对己方人心的掌控,还真不比梁凤羽差。要知道,那些畜生比人类士兵凶残太多。

    敌人路数,完全不同的,真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吴长庆已经是安丰县第一大有罪之人的头衔,跑不掉的。十万生灵涂炭,吴长庆亲手把自己钉在耻辱柱上。

    要是那惑乱人心的小道“谣言”可以被人重视。

    不过,要是“谣言”散布者可以站出来大声疾呼······那肯定会被吴长庆派人抓起来,斩首示众的。妖言惑众,罪无可赦。

    好在吴长庆自己也是身首异处,要不然,任他舌绽莲花、巧舌如簧,也洗脱不了更重的罪名。翻烂那些律法大部头,也没有更重的罪名了。

    李西山哼唱了两句剧本里的现成台词,然后说了句风凉话,“一辈子笑话孙秀才,结局比孙秀才还惨,活该他吴长庆当那遗臭万年的戴罪人!”

    倒不是李西山胡说,事实就是如此。

    老妪远远吊在后面,跟了李西山和杨见山好几天,听了满耳朵的怨言。

    青衫读书人是个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的。

    先骂脚下这条路自己没长好,多了些坑坑洼洼不好走,几乎害我李西山扭伤脚,再骂管事的老爷是吃屎的,不花点钱修修路。就是不怨自己走路不长眼,不往好路上走。再说了,要是每条路都修得四平八稳,那得要多少银钱?

    读书人骂完路,再骂手中的吃食。贵点就贵点,倒没什么,就是这口味,太差了,拿来喂猪狗牛羊还差不多。读书人一整块牛肉塞入口中,噎得翻了好几下白眼,向前面的书童讨酒喝,书童递过来一个水囊,李西山勉强喝了几口水,就骂这穷山恶水出不了好酒,就这么寡淡无味的水,能酿出好酒来?要是进了郡城,酒水吃食还是这般不合口味,定要骂这江陵郡无人,骂得那些酒楼饭店祖上十八代在棺材里面也合不了眼。

    然后就开始骂旅馆,这一路走来,有个像样的住的地方?住进去不是逼仄阴暗,就是一股子酸臭霉味,还什么江陵水乡多富贵,什么狗屁说法,这样的乡下,恐怕比南安郡那边还差了很多。什么江陵富贵窝,改成臭茅坑还差不多。

    骂这些也就罢了。

    晴天太阳高照,读书人嫌太热晒得人睁不开眼,依然要骂。

    雨天行路难,满地泥泞踩脏了鞋,更要骂。

    太阳落得晚了,害读书人不能早点歇歇脚,要骂。

    太阳落得早了,还没找到客栈,只能夜间赶路,那就要可着劲骂。

    天冷骂,天热骂,不冷不热也要骂。

    骂天骂地骂空气,除了眼前遇到的一个个穷得兜里没有几两银子的老百姓不去骂,就没有这年轻青衫读书人不骂的。

    ······

    老妪跟在后面,一路上有好几次都想冲过去,打那青衫读书人几拳,都忍住了。

    一位金丹老神仙,虽然也没露面,听年轻人在那里骂骂咧咧,却觉得很过瘾。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