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 死后称帝

章节目录 第43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不过这话他可不敢提,更不敢问,上次就试探了一下,犯到楚逸逆鳞,就差点把他给剥皮拆骨了,要不是他机智地及时抱住了耿九尘这条大腿,现在怕是坟头草都长出来了。

    他都不用开口问,楚逸一个眼神过来,他就知道,哦,老大回归了,得,老实当个开国元勋吧,什么乱七八糟的小心思都赶紧撇干净了,省得再犯到老大手里。

    “既然接收了府衙的事务,那城外的村子,也都去清理一遍吧!”耿九尘说道:“该救济的救济,该清理的清理,总归是青州府的人,不能眼看着一个个饿死。”

    楚逸点点头:“这事可以交给燕六乙,他平时负责给燕西昭处理文书的,胆大心细,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

    “好好好!我这就让人去叫六乙来。”

    燕西昭忙不迭地点头,他手下的亲卫,甲字号是武艺高强负责保护他冲锋陷阵的,乙字号都是跑腿打杂的,楚逸要个六乙去,一丁点也不费事,总归以前就是他用过的人,没人比他更了解这些人。

    楚逸瞥了他一眼,接着说道:“既然要赈灾,那除了粥棚外,抚孤院和安养堂也得建起来,否则那些孩子和老人不能自保,遇到危难时会被最早舍弃,我们不出手,就没人能救他们。”

    “好!”燕西昭到门口让人去找燕六乙过来,一回头听到这句,再看看楚逸现在也不过十六岁的稚嫩面孔,只是配上那一头银白色的长发和深沉暗黑的眼眸,青涩与成熟的混合体,更有种惊心动魄的美,容易让人沉醉,亦容易让人失去防备。

    若不是耿九尘这次出现,他会不会再次发疯发狂了呢?

    燕西昭不敢说,老老实实地按照他的吩咐传话下去,平南侯府的人起初有些不解为何自家小侯爷对这两人如此恭敬,甚至觉得他们雀占鸠巢,反客为主,私下里向燕西昭抱怨了几句,反被他教训了一顿之后,就没人再敢提什么异议了。

    毕竟,连正主儿都不以为忤,上赶着替人跑腿做事,他们这些随从下人,还有什么资格质疑找茬呢?

    他们的所有言行举动,都落在了耿九尘眼中,这回他不敢再掉以轻心,放开自己的感知,主要他想关注的地方,平南侯府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逃不过他的耳目去。

    吃一堑长一智,这个世界并非一成不变,所有人都会因为他的重新出现而改变。

    哪怕楚逸是这个世界的气运之子,却因为他的逆天而行,改变了太多人的命运,几乎要断了自己的生机,若不是他先前平定乱世拯救苍生立下的大功劳,哪里还有现在重生的机会。

    他犯的错,现在就得由自己去替他弥补和纠正,欠下的功德,也得由他来偿还。

    耿九尘倍感压力,好在终于把他掰了回来,让他面对现实,可以跟自己并肩而行。看看他气定神闲地给平南侯府的人安排工作的模样,耿九尘甚至有点小得意。

    毕竟,这曾经是他一手带出来的弟弟,看着他成长方才安心离开。

    现在看来,他原来不在的时候,楚逸成长得高度,只怕连他想都未曾想过。

    “九哥?”楚逸一回头,就对上他凝视自己的眼神,那种带着慈祥的老父亲般欣慰而赞赏的眼神,让他心里咯噔一下,好像又回到那一世,他在离开前,曾经说过,“十一长大了,可以自己独立了”,当时他以为那是赞誉,可一转头耿九尘就“遇刺”身亡,走得干脆利索,根本不给他任何挽留的余地。

    他下意识地伸手拉住耿九尘的衣袖,低声说道:“九哥,你答应过我,不会离开我的……”

    所以我才会这么努力,争取帮你早点解决这些人这些事,多一点陪我的时间。可这后面的话,恢复了清醒和记忆的他不敢说,也说不出口,想想还真不如做个傻子时来得简单快乐,随心所欲,想说什么说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无忧无虑地可以全心全意赖在九哥身上。

    “别怕,我不会走的。”

    耿九尘摸摸鼻子,似乎自己当初真的做得有点过分?让孩子吓成这样?

    “等会一起去看看你小外甥,他是你现在唯一的亲人,以后就带在身边养着,跟你学文,跟我学武,如何?”

    楚逸扁扁嘴,有点不情不愿,可最后还是点了点头,顺便纠正他的说法,“他不是唯一,我还有九哥。九哥也是我的亲人,最亲的。”

    “好吧!”耿九尘一乐,忍不住上手揉揉他的头发,别人家的白发干燥粗糙,他家十一的头发白虽然白了,却一如既往的顺滑如丝,手感极好,真是得天独厚,丝毫没有影响到他原本清逸俊美的超高颜值。

    “还有张家的一帆一鸣,都一起教着吧!反正一只羊也是放,三只羊也是赶,到时候看看哪个更有出息。”

    两人三言两语间,就定下了青州近期的工作,顺带养崽教学也安排上了,曾经的默契重新出现,楚逸一点不再装痴扮傻后,工作效率嗖嗖地提高,赶着原本府衙和平南侯府的人几乎都得一路小跑着干活传讯,才能跟上他的速度。

    而耿九尘则开始考虑,前方的路,该如何走。

    眼下河东道六个州郡都已经爆发了大小不等的叛乱,有些是被征去劳役的民夫揭竿而起,有些则是地方势力趁机骑兵,还有些则是遇到灾荒的流民闹事,哄抢商铺粮仓,越是灾荒时期,战乱不断,就越是多发各种动乱,然后因这些动乱而起的人口爆减和生产停滞,反过来又造成更大的饥荒,产生更多的流民……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