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 死后称帝

章节目录 第94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商人逐利,尤其是厚利。

    现在若是南安突然说是跟大华断绝往来,切断商道,第一个要疯的,绝不是耿九尘。

    甚至耿九尘还可以乐得见南安封锁商路,和大华反目,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将那些南安商人名下的工坊商行酒楼统统收归国有,还省了他一番心血,不用自己再从头做起了。

    要不然,都让他自己投钱从头做起的话,哪里有现在的效率。

    毕竟,南安那些商人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什么东西都不缺,只要提供了技术和图纸,建设起来的速度,绝对不用他来操心。

    那些商人们对利益的追求,绝对超过了任何事物。眼看着这里的遍地黄金不捡,绝对不是他们的作风。

    从一开始来的那些粮商,到后来的茶商和布商,一个个来了都舍不得走了。

    这里不光有各种他们闻所未闻的新技术和新产品,还都开放任由他们买卖,唯一的要求是工坊必须建在本地,因为这些技术已经教授给当地的流民和工人,开办工坊是为了解决他们的就业和民生问题。否则耿九尘也不会轻易拿出这些秘方和图纸卖给他们。

    当时孟兴远还曾经劝过他,不要开放这些技术授权,这些商人嘴上答应的好,难保他们不会回江南开厂,这样技术就会流传到江南去,跟他们形成竞争。

    耿九尘却满不在乎地说,这本就是为了解决眼前的民生危机,先得让他手下的士兵和百姓们吃饱,才能谈到将来。至于那些技术,只是最基本的技术,以后学子们学得多了自然会不断改进,他们的技术从来不怕人学,只怕人知道的少,传播不出去。

    现在孟兴远终于明白,从那时开始,所谓的免费,所谓的合作,就是一个坑,一个精心编织的罗网。

    从一开始,耿九尘就打算是利用那些商人的钱和人手,来打造他的帝国。

    到现在,图穷匕见,水落石出,如果南安翻脸,那么双方敌对的情况下,那些南安商人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留在南安,北方的基业便拱手送给了耿九尘,让他不费一文得到这些工坊和商行。二是投靠大华,彻底背叛南安。

    孟兴远几乎能够想象得出,那些人,会做怎样的选择。就跟他一样,若是在从前,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南安,那是他们几代尊奉的正统皇室,而非东燕北周这样的蛮族之国。可现在执掌北方实权的是耿九尘,他是汉民中的草根出身,最终却比任何一个知书识礼的君子更懂得安民济世。也只有他,才真正能让天下百姓吃饱穿暖,过上太平安生的日子。

    那种天下一统,太平盛世的理想,是刻在骨子里的文人浪漫,孟兴远原以为那只能是一个梦想,就算能回归南安都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却被耿九尘这样轻轻松松地摆在了面前,让他如何能不折服称臣?

    “王爷深谋远虑,实非微臣所能及,微臣惭愧。”

    耿九尘笑了笑,伸手将他扶起来,说道:“孟院长只是跟我所擅长的方向不同,论起处理政务,制定刑罚条律,我就远不如你。尤其是以后还要继续办学开科取仕,少不了要孟院长你费心,至于以前的事,不提也罢!”

    孟兴远见他并不计较自己先前极力劝他归附南安之事,反而托付以重任,不由感激得热泪盈眶,当即再次下拜,无比郑重地说道:“老臣遵旨!”

    从孟兴远彻底臣服,不再坚持归附南安之后,北方的文臣武将们也终于统一了思想,正式改弦易辙,耿九尘于燕京立国称帝,昭告天下,定国号为“华”,以大华自称,并九州八荒,开始了一统天下之举。

    南安一开始的确朝廷君臣震怒,发檄文讨伐耿九尘,压根没人搭理。准备派兵过江进攻,却无人领命。

    到这个时候,南安皇帝才赫然发现,因为耿九尘在北方扛住了东燕和北周的兵马后,南安的军备日渐荒废,吃空饷的比比皆是。

    当时那些文臣武将想着反正都有北方那个耿憨憨去打仗,又不用他们出兵出钱,自然都往死命里捞钱。

    本就靠着那些豪商才能够赎回平安的朝廷,从上到下都弥漫着金钱的铜臭味,有这种举动一点儿也不稀奇。

    若是在太平日子里,他们捞也就捞了,那些兵跑也就跑了。

    可到了眼下北方一统,对他们虎视眈眈的时候,南安君臣这才开始着慌。

    先前两国边境的开放,南安的军中等级森严,层层剥削,底层的军户早已苦不堪言,反正上峰都是吃空饷不训练的,那么少几个人也看不出来,层层吃下去,最下面拿不到饷银的士兵就不干了。短短两年时间,边境上原本号称有百万边军守卫,到了这会儿,花名册上空留百万之名,而实际上已是十不存一。

    更可怕的是,这些士兵逃亡之后,并不敢回南安故乡,而是逃去了北方。

    当时在青州军的宣传下,当兵有饷银,伤亡有抚恤,流民有去当兵的,这些逃兵就干脆跟着流民混了过去当兵,一开始还遮遮掩掩的,后来燕西昭干脆明说了,他们如果能拉来一个昔日的同僚,就能加十文的月银,拉来十个,就能做个小队长……这一传十十传百的,谁还不回去拉人来组队?

    若没有这些南安逃兵的支援,耿九尘的青州军也不会壮大的如此之快,毕竟,从新兵到能够上阵杀敌的老兵,绝非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