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兴汉室

正文 第九十五章 鹤鸣在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人情旦暮有翻覆,平地倏忽成山溪。”————————【梁甫吟】

    “为今之计,我等该当何如?”刘范这是首次亲身经历这个阵仗,有些手足无措。

    黄琬抿紧了嘴唇,说道:“我这就修书一封,托人送往蜀中,望刘君郎能早日醒悟。”

    “这、有用么?”刘璋几乎是口无遮拦的说道。

    “你们几个晚辈说的话他不信,我说的话难道他也不信么?”黄琬下意识的反驳道,忽然抬眉看了刘璋一眼,只见刘璋那一双圆眼熠熠闪光,漆黑的瞳仁深不见底。黄琬未及多想,他骤然意识到一事,脱口问道:“既然家书可通蜀中,那关中的商旅、行人自然能通达蜀地,刘君郎如何会不知朝廷近况?”

    这倒是刘范几兄弟没有想过的问题,他们一开始就将注意力放在刘焉迷信方士这一点上,只以为益州崇山峻岭、消息本就难通,故而根本没有注意到其间的蹊跷之处。

    刘范与刘诞此时不由得皱眉沉思,若有所悟,而刘璋的脸色也立时茫然起来,那双清澈的圆眼也失去了神采。

    黄琬将三人的举动看在心里,轻轻点头说道:“必然是有人故意隔绝消息,不仅拦截了朝廷派往蜀中的使者、更使蜀中难以探知外间详情。刘君郎定是为人蒙蔽耳目,故不知天下之事,又遭方士蛊惑,遂不信尔等之言。”

    “张鲁!”脾性直率的刘诞突然拍了一下桌案,轻喝道。

    刘范跟着轻叹一声,愁眉苦脸的说道:“张鲁修习五斗米道,与太平道渊源颇深,阿翁因为……咳,故遣其为督义司马,带兵往汉中讨贼。哪知此人表面温驯,其实是反复之辈,竟杀害太守,据守汉中,隔绝朝廷与益州往来。阿翁一向为国忠贞,从无违逆之举,如今却被奸贼蒙蔽、使朝廷与阿翁生出嫌隙。张鲁此人,合该严刑发落、罪不容赦!”

    这里面有个隐情,张鲁一介方士、手下信徒甚广,之所以深受刘焉信任,主要还是因为他的母亲卢氏。其母深通鬼道方术,又姿容艳丽,常借讲解天象云气为由往来刘焉府上,彼此有过一段情缘。刘焉恐怕就是为其美色所惑、又迷信天象,所以才连亲儿子的话都不信。

    刘范猜测到其中因果,但为尊者讳,又不能说与黄琬听,只好含糊带过。此外,他也需要将所有的责任与罪过推卸到张鲁头上,只有这样,才能保全他们全家的性命与前程。

    黄琬无暇去想这其中复杂的关系,他此刻与刘范抱着同样目的,眼下自然要先考虑最重要的事情。思索罢,他很快伏案书就了一封信件,又交代门外苍头:“去请敬达过来。”

    这一去隔了约半刻钟才回来,与苍头同来的是位二十八、九岁的男子,身材中等,态度温和,举止斯文:“来敏见过明公。”

    虽然是同辈,但黄琬到底年长来敏二十余岁,又深孚名望,故而来敏不敢在他面前托大。

    “此乃内人之弟,义阳来敏,字敬达,是太中大夫来公之后。半年前老夫遣人回江夏寻访妻子,敬达正好随行,刚来长安不久,朝廷尚未安排去留。”黄琬前半句是介绍来敏的身份与家世,后半句则是说明请他过来的用意。

    来敏像是这才注意到刘范等人,礼节性的与众人互报家名、算是打了招呼。

    黄琬简单的向来敏说明了原委,将写好的信件放入缣囊之中,递给来敏,说道:“这家书之中,所写的无非是些寻常问安、怀旧叙亲的辞令,即便是途中为人暗中劫去看了,也看不出什么要紧之处。”

    “明公的意思,在下明白。”来敏一想就清楚了,回答道:“这封家书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下。”

    黄琬欣慰的点了点头,来敏是个聪明人,自然不用特意嘱咐他在见了刘焉之后要说什么话。

    凭着黄琬与刘焉之间的关系,来敏对于刘范等人来说,关系也不算特别疏远。让他作为南下益州的信使,既能放心此事的机密性、又能增添说服力。

    刘范、刘诞等兄弟看到这里,终于是放下心来,多日萦绕在胸口的忧愁也如阴云般被阳光纾解排遣。他们一齐站起身来,郑重且感激的向黄琬行了大礼,又说了许多剖肝效胆的话,这才如释重负的告辞离去。

    来敏代黄琬送众人离开府门后,转身折返回去,见到黄琬已站在堂下,用探询的目光看着他。

    “刘氏兄弟三人,长兄沉稳有余,魄力犹且不足;仲兄急躁轻率,易为人言所激;至于季弟,宽柔敦厚,却无甚远略。”来敏言简意赅的点评了一下优劣,语气中带着不屑:“此三人可从旁呐喊以助声势,不可以为大用。”

    黄琬负手而立,静静地听完,方才怅然道:“老夫本意也非如此。”

    来敏心中一动,笑着说道:“圣主难逢,蒲柳先秋。益州一下,朝廷重并天下之势便无可阻挡,袁氏、公孙瓒、曹操,有胆敢顽抗者皆将化为齑粉。光阴不待人,明公旷达廉能,就此闲居,岂不可惜?何不展悉智才,以酬陛下不世之功?”

    黄琬显然也有些意动,他放眼望着天空,迟迟未肯说话,良久,方才做出深思之后的决定:“时候未到。”

    来敏眉头一动,早已预料到会有这个结果,但他还是不解的问道:“司空为了在陛下面前尽显其忠、其能,屡屡迎合上意,凡是陛下所举之政,不假议论,便毅然支持。这回不仅是董承不满,就连司徒、杨氏都心怀怨意。如此急功近利,实非长远之道啊。”

    “赵氏这些年声望隆重,赵子柔本人德行不亏,又有能名,只要陛下还信他用他一天,任谁也动不了他。”黄琬微微摇头,低声说道:“马翁叔应当也是做此想的,他们现在在私底下散发怨言,无非是想怂恿董承出面罢了。”

    赵温与董承就如同是皇帝在朝堂之上的左右手,地位无可撼动,来敏细想着,也觉得自己刚才想的浅薄了。他缓步走上台阶,默默站在黄琬身边,也不再提及此事。

    “辅兵校尉吴匡已经找过老夫了,当时他只是说了心中的担忧,直到现在,才逐渐印证。”像是在闲聊一般,黄琬用若无其事的语气说道:“刘氏兄弟不能与之谋事,就连吴匡都看得出来。”

    来敏哂笑道:“吴匡智谋不足,但眼力尚可,彼是知道明公相比刘范,更能翻覆此间局势,化险阻为夷途。有机可乘,他能有今时今日这般权位,自然知道该如何做。”

    黄琬目光一闪,悠悠说道:“吴匡之子吴班颇有豪侠勇力,此行他会随从护送你南下,保你路上周全。到益州见到刘君郎后,你若能说其回转心意,那便说,说不通也不必勉力施为。私底下要与吴班多联系在蜀中的吴懿、以及州中大姓,待明年朝廷挥师南下,尔等可立不世之功。”

    “再回来时。”黄琬微侧过身去,对来敏说道:“你就不是白身,而当为我助力了。”

    “得明公提携,实乃万千之幸也!”来敏不卑不亢的说道。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