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甲申太子征途

正文 123.争夺人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朱慈烺伺候着崇祯回宫,崇祯留下他继续谈论。

    崇祯说“综观吾儿之言,天下各镇之兵,都已经朽烂,可用而不可恃。唯有重练精兵,再造大明。”

    “父皇圣明!乱世之宗社,好比逐鹿群雄中的一‘雄’,若要削平群雄,必须拥有强大的、如臂使指的军队,否则难以逆转形势。如今我家坐拥朝廷之便利,更有父皇保民之心,若能再造强军,必能平定天下,拯救苍生!”

    “唉,朕御极以来,时时不忘‘保民如赤子’,奈何建奴猖獗,不得不加‘辽饷’;流贼暴起,不得不加‘剿饷’‘练饷’,以至于苦了吾民”

    崇祯沉思良久,说“吾儿言之有理。天灾频仍,那流贼何曾有办法赈济拯救?不过是掳掠富室,抢劫府库,散点粮食,糊弄一时而已!到头来,还不是要征科收赋?可叹愚氓,只顾眼前,追随贼人,造下无边罪孽!朝廷却背着沉沉包袱藩王众多,官贪吏虐,无法亲近黎民,难以与流贼争竞。”

    “父皇圣明!历朝历代,建政两百年后,都有两个严重问题一是土地集中,所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处立锥’,一遇灾荒,百姓无可生存,只能铤而走险;二是腐败严重,民间有言‘任你官清如水,奈何吏滑如油。’朝廷赈济灾荒,钱粮大半到了贪官污吏的手里。到头来,只能是流贼横行,重新分配土地,再换一批官员,也就是改朝换代,才能实现太平。”

    崇祯听了,断然道“均田减赋,澄清吏治,由我家来做,岂不远远胜过那流贼来做?也可以避免生灵涂炭!”

    “父皇圣明!”朱慈烺说“正是如此。儿臣筹集兵饷,不征百姓一两银子;将来还要设法亲自赈济百姓,使小民尽知父皇爱民之心!儿臣不仅要在战场上打败流贼,还要帮助父皇为我朱家夺回民心!”

    崇祯拍案道“正该如此!”然后深吸一口气道“今日,父皇总算深知吾儿之才、之智、之识了。放手去做!朕要看看,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能胜吾儿否?”

    朱慈烺斟酌了一下言辞,说“父皇,我军与闯贼决死之战,就在数月之内。一切赋税,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都是收不上来的。不如下一道旨意蠲免正赋之外的一切加征加派,尤其是‘三饷’,要彻底废除。另外一切受灾之地,正赋也要蠲免一年。”

    崇祯犹豫了一下,很快想明白了“与其给贪官酷吏以征敛的借口,不如干脆利落,蠲免干净!”

    很快,一道圣旨传递开来,并且向四面八方扩散朝廷废除“三饷”,禁绝加派;受灾之地,连正赋都蠲免一年。各级官吏敢有擅自加征者,一律处死。

    内阁没有阻拦,也不敢阻拦这样的诏书,只能称颂。

    朱慈烺回到太子府,先接到采风室两份报告

    其一,京师粮价腾踊,因为一帮粮商暗中囤积居奇,兴风作浪,粮价已经达到了每石十五两。如此下去,不仅会影响京城小民生计,还会影响京营、东宫旅的粮食供给。

    其二,有闯贼奸细开始传布歌谣“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天衣铁手暗中捉拿了几个奸细,正在拷问。

    接着又看到裕东皇店掌柜王宜中的报告

    郑鸿逵的花费四十万两银子购买了粮食,粮食、运费加在一起,折算每石粮食四两银子,一共十万石。已用数十艘五百料、千料大船组成的船队,运送了第一批五万石送到了大沽口。第二批粮食很快也会抵达。

    朱慈烺立即接见了裕东皇店掌柜王宜中、裕东钱庄掌柜罗日臻。

    首先,朱慈烺让王、罗二人汇报了皇店、钱庄分号开设情况。皇店已经开了八家分店,南方最远到了杭州;钱庄开了三十多家分店,已经布局到南直乃至福建,包括凤阳、庐州、南京、苏州、杭州、福州、泉州。

    接着朱慈烺道“北方粮价腾踊,原因是多方面的。灾荒兵燹导致产量严重不足,漕运不畅导致漕粮不足,北方尤其是京师的粮价必然会上涨。但是,涨到十五两太夸张了!显然是无良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所致。”

    说着,拿起一份报告,说“南方米价,六年前一石粮食只要一两银子,两年前涨到三两银子一石,已经是骇人听闻。现在因为南方大水,涨到近四两七!而郑鸿逵从福建、广东购买粮食,价格要低一些。但是,运到大沽口也要四两!”

    “其实,如果从南越、暹罗购粮,价格还要低一点。因为那里一年三熟。立即发急信给郑鸿逵,让他再迅速购买一百万两银子的粮食,迅速运来!”

    “孤先用四十万石粮食,袭击京师奸商一把!不过,首先要争夺一把民心,打破闯贼在京城的布局。立即调用存粮!”

    除夕日,京城一片喜庆的气氛,春夏的瘟疫,四方兵燹的消息,都暂时冲淡了。富贵之家,依然是热闹非凡,花天酒地;贫民之家,却是缺衣缺食,艰苦辛酸。粮价的飞涨,让小民的年节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年关”。

    一道消息在京城不胫而走太子府施粥!消息进而更加确切太子奉旨在内外城设八个点施粥!

    好多穷得揭不开锅的人家,都满怀希冀地去传说中的施粥地点看了,真的有人在施粥。现场有数个大锅在煮粥,粥非常稠,香气四溢。周围是持铳亮刃的士卒在守卫并维持秩序,饥民们都被勒令整齐排队,等候发粥。

    领到粥的饥民惊喜地发现,粥里没有掺杂任何乱七八糟的东西,连一点霉变都没有。到锅边的时候,只要说一声“皇上万岁,太子千岁”,就可以领粥了。

    “往年偶尔有人施粥,那都是清汤寡水,还掺杂了草根树皮,难以下咽,也填不饱肚子。今天这粥,却很实在!”

    人群中,领到粥的人群中,有个大嗓门说“皇上和太子,还是挂念咱们小民的!”

    不少人随声附和“是啊是啊,皇上减赋废饷,还派正宫嫡子来施粥,确实是想着咱贫苦百姓,是好皇帝!”傍晚时分,施粥还在进行。不少贫民都觉得,除夕虽然没有肉食,但是能吃这样一顿饱粥,也是相当不错的。

    外京城某个隐秘住宅里,几个闯营探马正在商议事情。一个粗豪汉子说

    “这个崇祯老儿,竟然蠲免三饷、禁止加派了,看来想和咱们争夺民心啊!原本要趁着这年关,让城中贫民知道咱们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的恩义,将来也好让他们斩关夺门,作为内应。现在难了。”

    “那个小儿,竟然还施粥,直接收买人心,实在可恶。”一个矮壮汉子说。

    “有用吗?哪里比得上咱们的‘均田免粮’?”一个鼠须精瘦的汉子说。

    粗豪汉子摸着下巴,说“咱们小心点,早上听头领说,内城已经有好几个人联系不上了,头领吓得都换了地方。”

    鼠须精瘦的汉子有点紧张,问“那么咱们就不活动了吗?”

    粗豪汉子笃定地说“不,还要活动,但是要等待时机。宋军师说过潜伏京城,不能蛮干!”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