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太子殿下他对我图谋不轨

章节目录 第三百零四章 受害者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七月初。

    秦熙在母亲过完生辰后,便和哥哥一起去了东明山。

    陈福林则是只能苦巴巴的待在宫里,和小儿子大眼瞪小眼。

    “唉,你娘我真命苦,为了你个臭小子今年不仅没能回你外祖家,还不能跟着你哥哥姐姐去避暑……”

    不到两个月大小石头根本听不懂他娘的话,但他能听见娘的声音了。

    一双葡萄似的黑眸一眨不眨的看着面前的人,时不时还吐个泡泡。

    “嗯,很好,再给娘吐一个瞧瞧……”

    陛下回来的时候,就听见她无聊到跟一个奶娃娃自言自语了。

    他好笑的摇了摇头:“朕说了,让你把他留在宫里去东明寺,你自己不去。”

    甚至他觉得带上这小子一块儿去也不是不行,男孩子嘛,哪儿那么娇气。

    而且有明远大师在,寺里也不会介意他们多带个奶娘宫女什么的。

    明远大师前往天竺,一去就是几年,前两个月他登基的时候刚回来。

    陈福林却道:“小孩子不能随便带去庙里。”

    两个月大的孩子,连带出门都不行,更何况去那么远呢?

    还是秦旭和秦熙两个小孩子好,一身轻松逍遥快活去了。

    就是羡慕。

    唉!

    秦骜见她又是满腹心神放在了小儿子身上,十分不满。

    上前一把把人捞了起来,无视对方惊诧的神情,正色道:

    “时辰不早了,小石头有奶娘看着,咱们也该休息了。”

    两人回到正殿关上殿门,很快里面就传来了床架子“咯吱咯吱”的声音,像是在打架一般……

    天边明月若隐若现,不知是不是因为害羞躲了起来。

    *

    春节之际,

    各地也传来了好消息。

    除了因为种植番薯各地粮食产量又翻了一番,重商的政策也极大的带动了各地财政的增长。

    郡县和各州的考试也都顺利完成,只待来年开春,各地脱颖而出的学子们赶赴上京参加最后的殿前考试。

    礼部和吏部连同国子监一道,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力求完美的完成新帝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考。

    新年后的第一次大朝会上,户部尚书更是破天荒的喜笑开颜,面对各部要钱要粮,不再哭诉国库空虚。

    新的一年,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

    但光明的另一面,始终裹挟着黑暗……

    就在殿试即将开始的十日前,一个遍体鳞伤的年轻男子晕倒在了大理寺卿庄大人的府门前。

    大理寺和刑部主管刑狱,时常有人登门喊冤,因此此事并不足为奇。

    上京众人根本没有在意过这区区小事。

    可第二日天刚蒙蒙亮,

    大理寺卿庄大人便紧急进宫,求见陛下。

    大理寺也派出人马,迁往豫州某地去寻小庄大人。

    科举舞弊。

    天亮后,一切黑暗都无处可藏。

    在陛下毫不掩饰之下,满朝文武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关键这弊舞得还格外嚣张。

    因为礼部人手有限,有些被派去地方送考题的人直接出自东西大营,他们不像那些软骨头的文官们容易收买。

    一个个都一身正气,百邪不侵,无论是金钱,美女,都不为所动。

    但举荐制已经延续了千年,许多地方都习惯了一家一姓一代一代官位传承。

    譬如大理寺庄大人,他的儿子小庄大人当年也是因为颇有刑讼之名被举荐入大理寺的。

    但上京的官员好些,即使是被举荐,也要通过被举荐的部门和吏部共同考核。

    地方上就不一样了,只需由上级部门出具一封盖印文书交到吏部即可。

    譬如润州的郡守想要举荐自己的儿子,便只需交上一封他本人的举荐书,还有荆州刺史府盖印的证明文书,此人便能顺利被举荐,在吏部挂了名。

    当然,这些被举荐之人一般来说都还算有些能耐或是名气,就是真假难辨。

    可陛下如今一下子就要改了这制度,要采用分科考试的法子选官,势必会有许多民间有识之士进入这个利益圈子。

    他们把持这个渠道多年,怎么可能轻易退让?

    那些上京来的人油盐不进,民间科考的风声又传得奇快,就连他们想封锁消息都不想。

    于是他们又想出来另一个法子。

    便是将那些格外出众的人的试卷,直接替换成自己亲近之人的。

    虽然出题的不是他们,也买不来答案,但阅卷的却是当地官府啊!

    让谁上不让谁上,这不还得是他们说了算?

    清茗就是这样的一个受害者。

    庄大人走后,他思考多日,最终还是参加了县试。

    甚至取得了头名的好成绩,也因此入了某些人的眼。

    而后是郡试,州试,清茗一骑绝尘,牢牢占据榜首。

    在刺史府门前的告示上看见自己的名字的时候,饶是一向沉稳的清茗也禁不住露出笑容。

    他按照布告上说的,前往刺史府领取去上京参加殿试的盘缠,却不料直接被人赶了出来。

    刺史府的人说他招摇撞骗,骗人骗到刺史府来了,还狠狠地打了他一顿。

    一身是伤的清茗还未反应过来,递上自己的路引,想证明自己的身份。

    结果没想到路引被刺史府的下人一把抢了过去撕成了碎片。

    清茗半死不活的被随手丢在了巷口,躺了一夜。

    直到天亮了才在路过的人的惊呼声中艰难的睁开眼。

    幸好那人只是撕了他的路引,他身上还有些盘缠。

    清茗试着动了一下,发现自己没办法起来,便拜托路过的大哥将他送去最近的医馆。

    清茗跟着庄大人多年,他吃穿都有府里安排,手里便存了些月钱,就算没有朝廷的盘缠他也能去上京。

    但是该拿的盘缠自己并不准备放弃,却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清茗百思不得其解。

    他在医馆躺了两天,直到能慢慢站起来了,才离开医馆。

    他不傻,想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再去刺史府是没用了。

    清茗想到了一个人。

    是和他同科考试的学子,碰巧,他们都来自润州。

    幸好当时那人为了巴结他这个“头名”,还特意邀请他去他家做客,不过清茗拒绝了。

    但他却记下了那人的住处。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