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北魏末年

章节目录 第332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这位敢以自己官职,堂而皇之命名钱币的权臣,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不知不觉间,世人对高澄的看法早已发生改变,以往都当他是权臣之子,如今却将他真正当作权臣看待。

    远在晋阳的高欢似乎被放逐出了权力的核心圈。

    这并不奇怪,东西两魏因各自原因休战谋发展的时候,权力的焦点也会随之由军事转移至行政。

    高澄看士族收敛,也见好就收,只是命人收缴这些家族储存的铜料,并没有追究其过往罪责。

    他很清楚,可以打压士族,却不能消灭士族,这些人将来在鲜卑勋贵汉化的过程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这也是高澄不愿往河北迁都的原因,他继承关东之后,必然不会再出现政治、军事两个权力中心的局面。

    或许将来会多设都城,什么西京、南京、东京、北京,但真正的权力中心只能有一个。

    一旦将权力中心定在河北,极有可能出现汉化的鲜卑勋贵与河北士族合流,从而出现类似关陇门阀的河北门阀。

    这是高澄所不愿见到的。

    在高澄埋头改革,劳心劳力的时候,南青州刺史李徽伯之女,李昌仪也终于被送到了洛阳。

    之前因四女待产而迟迟没有入门的元玉仪也终于如愿以偿。

    在热热闹闹的喜乐中,被高澄从孙腾府上接往渤海王府。

    一身奴仆装扮的元斌被架在人群之中,让他好好看着元玉仪的荣光。

    随后高澄又转道去了李元忠府上。

    李元忠被打发去了晋阳,李昌仪便暂时寄住在这位家族宗主府上。

    回到王府,行过昏礼,宴饮时若非有高季式为他挡酒,只怕真要被一众好友故旧给灌得酩酊大醉。

    高澄当夜先去的李昌仪房中,应付起未经人事的李昌仪,可比十六岁时被四女榨取要轻松许多。

    离开时,高澄依旧精气神十足,他本打算将元静仪接去元玉仪的院里,与两姐妹同宿的习惯一时半会还改不掉。

    但转念一想,这是元玉仪新婚之夜,与人共嫁分享荣光也就罢了,到了晚上还有与姐姐分享,似乎过分了点。

    高澄这才强忍冲动,没有将元静仪唤来。

    行夫妇之礼的时候与元玉仪一说,也得到了她更加尽心卖力的侍奉。

    新婚之后第二天,高澄没有沉湎于温柔乡,变法强国,时不我待。

    东魏其实已经足够强盛,以如今的国力,由高澄掌兵,他有信心覆灭西魏。

    毕竟沙苑一战,高澄堵死了道路,宇文泰无法东出回血,原本国力就远逊于东魏,又只剩了两三成人口。

    如今宇文泰更是窘迫,甚至因为春耕抢种、修筑新关、屯田开垦等事,兵民疲惫,急需休养生息,不能征集民夫,发兵取玉璧。

    已现在的局势看,无法补充人口的宇文泰早已是待死之人,有玉璧城在,一旦他征西域或是入川,都能被高欢以玉璧为桥头堡,掏了关中老巢。

    但高澄可不满足于统一两魏。

    南方的萧梁,东北的高句丽,西面的吐谷浑,北方的柔然、突厥,这些都是高澄的目标。

    要想实现四海威服的宏伟蓝图,就必须打下坚实的根基,高澄如今在东魏的改革就是如此。

    先在自己完全把控的关东将体系建立起来,往后每夺一地,就可以直接纳入这一体系之中。

    而不需要在统一之后,费心费神调节各方利益,再做改革。

    两者之间的难度不可等同。

    在用大将军五铢钱规范了货币市场后,高澄也开始继续深化经济方面的整顿与改革。

    首要目标就是食盐。

    民以食为天,食盐毫无疑问是一个暴利行业,否则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么多私盐贩子的存在。

    承袭北魏的东西两魏都共同面临一个严重问题,私盐泛滥。

    得益于胡太后、尔朱氏等人的治理,北魏经济一团糟,连累东魏也是如此。

    高澄没有立即打击私盐,说到底,还是官盐产量明显不足,需要私盐来补充市场。

    针对这一现象,高澄效仿原主,起草政令,在环渤海的幽、瀛、沧、青四州特意设置官员,主持盐务,傍海煮盐。

    预计将在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四座,瀛洲置灶四百五十二座,幽州置灶一百八十座,青州置灶五百四十六座,又在邯郸置灶四座。

    若无意外,年产量将高达二十万九千七百零二斛四升,足以资军国所需。

    四州之中,以沧州盐灶最多,高于其它三州的总合,高澄也最重视。

    这地方是自己的老巢,虽然许多年没有涉足,但当初他最先开始插手地方政务,就是带了十余万鲜卑妇孺往沧州安置。

    对于主持沧州盐务的人选,高澄苦思一番后决定调相州提学张德兴充任。

    其余三州也尽量从幕府中挑选谨慎廉洁的能吏出任。

    考虑到他们或许不通盐务,高澄在民间大肆收罗煮盐老匠,以高薪聘请。

    在交代三名幕僚的同时,也特意派人往邺城传信,让张德兴多听取老匠的意见,莫要过多插手干涉,狠抓生产与防止有人借此牟利即可。

    高澄同时下令四州长官必须全力配合傍海煮盐一事,派出州郡兵看护盐场,防止有私盐贩子利欲熏心,从中破坏。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