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031小说网 -> -> 再造盛唐从召唤玩家开始

章节目录 第968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与其这样,还不如先留着这些富户,等到擅长行政工作的玩家到了汴州城,再对这些富户进行清算。

    当然,这一切微妙的变化,长安的朝廷并不知道。

    之前安禄山的破坏还没修复,安庆绪和史思明又杀过来。

    从州到县的组织几乎被摧毁,长安派到的官员又被安禄山杀了一遍,大唐光复了这些地区之后又杀了一遍,安庆绪过来又杀了一遍。

    朝廷对洛阳附近地区,河南道北部,淄青等齐鲁地区几乎完全失去掌控力,更不要说河东三镇,朝廷几乎成了聋子和瞎子。

    在大唐朝廷看来,现在的局势是史思明围困洛阳,安庆绪兵逼东南,大唐的江山摇摇欲坠。

    在这样的情况,郭子仪还是不断的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增补新军和武器战马。

    四月二十日,朝廷颁布政令,发行乾元重宝。

    第六百三十九章 棋待诏柯应

    之前席卷朝廷的私钱案,让长安百姓都知道了朝廷要发行新钱的消息。

    对于大部分长安百姓来说,他们并不知道新旧钱法到底有什么利害关系,因为这些老百姓根本也没什么积蓄。

    而对于那些早就已经得到消息的权贵来说,要么和太子齐王那样悄悄收购旧钱私铸新钱,要么害怕货币贬值,疯狂囤积粮食等刚需品。

    第五琦的手段还算是柔和,他首先命令所有朝廷的款项,包括皇室的开支,都通过乾元重宝,按照以一当十的比例来结算。

    这其中自然是包含了朝廷官员的俸禄,朝廷给的各种赏赐,内廷采买时候付的钱。

    不过第五琦也规定,只要是大唐的商户或者百姓,都不能拒收乾元重宝,同时朝廷一同颁布了法令,第一次拒收乾元重宝的杖责五十,第二次拒收乾元重宝直接流放三千里。

    东宫,正在被圈禁的太子李俶,正在庭院中和一名年轻的士子下棋。

    李隆基和李俶这对祖孙,颇有点康熙和乾隆的意思,李隆基厌恶李亨这个儿子,对于李俶这个孙子却很喜欢。

    甚至世人都说,上皇之所以当年不废太子,是想要李俶继承李唐的江山。

    李俶和李隆基的兴趣类似,李隆基才情出众,在音乐、舞蹈、曲艺、围棋等方面都颇有造诣,后世更是被尊为梨园祖师。

    李隆基对于围棋也研究颇深,一手棋术在大唐也是排的上号的。

    李隆基喜爱围棋,将翰林院的棋待诏正式纳入朝廷官职体系,授予棋待诏官位。

    李隆基和当时的国手郑观音,王积薪都能对弈,而且互有胜负,还经常和东瀛棋手辨正下棋,促使围棋流入了东瀛。

    李俶也喜欢下围棋,当年他曾经和王积薪学棋,年轻的时候就经常被李隆基召进宫中对弈。

    现在李俶的棋术更加精湛,翰林院的棋待诏都说李俶的棋力大唐无双。

    不过此时李俶手持黑棋,满头大汗的看着棋盘,心中更是疑惑,这盘棋怎么就下成这个样子了?

    眼前这个年轻人名叫柯应,是今年刚刚入选翰林的棋待诏。

    唐代皇帝都喜爱围棋,李隆基对围棋更是痴迷,开元天宝年间士大夫也纷纷研习围棋,朝廷中有不少国手。

    比如现在陇右的李泌,在七岁的时候就曾经和李隆基对弈,最后甚至还胜了李隆基半子,被李隆基夸赞李泌是宰辅之才。

    今上虽然不喜欢围棋,但是翰林院中的棋待诏依然有四位,都是当世的国手。

    翰林是大唐皇帝的私臣,但是也有品级,所以也要通过外朝选拔才能授官。

    翰林棋待诏选拔的时候,长安也有三十多名国手报名。

    能入选棋待诏就能授官,虽然品级低微,但也是当官了。

    棋待诏能够见到皇帝,也会被皇帝召见下棋,如果皇帝心情好了自然有赏赐,若是能够像李泌那样得到皇帝的赞许,日后也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而且棋待诏不仅仅和皇帝下棋,也可能和皇室其他成员,或者朝中酷爱下棋的官员下棋。

    三十多名国手在翰林院两两对弈,据说这位柯应场场都胜,将在场所有国手全部击败!

    柯应接着又放出狂言,要同时和翰林院四位棋待诏同时对弈。

    四名棋待诏本来不想要答应,可没想到皇帝李亨突然驾临翰林院,正好见到柯应挑战四名棋待诏,于是下令让四人迎战。

    这四人只能摆下棋盘,没想到柯应竟然背过身去,向皇帝请求他要和四人下盲棋。

    要不是皇帝在场,这四名棋待诏几乎要拂袖而去,看到柯应这么狂妄,四人要纷纷拿出最强的状态,要给柯应一个教训。

    柯应背坐在蒲团上,他报出落子的位置,四名太监代替他落子,让四名棋待诏惊讶的是,柯应的落子极快,只要太监报出棋待诏的落子位置,柯应瞬间就能报出自己的落子。

    更让四名棋待诏惊讶的是,柯应的棋路和所有棋谱上的棋路都不同。

    甚至可以说是柯应的棋路完全没有棋理可以讲。

    唐代是古代围棋发展的高峰期,历代棋待诏不仅会下棋,还会著书立作,流传了很多著名的棋谱。

    而古围棋一脉的围棋理论,也都是在唐代形成的。

    但是柯应的棋,一点没有遵循已有的棋理,偏偏他还是击败了候选棋待诏三十多名棋手的高手。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